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大豆FT/TFL1基因克隆、表达模式及功能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33页
   ·植物开花调控途径第12-19页
     ·光周期途径第12-15页
     ·春化途径第15-16页
     ·自主途径第16-17页
     ·赤霉素途径第17页
     ·开花抑制途径第17-18页
     ·开花途径整合因子第18-19页
   ·植物FT/TFL1基因家族第19-27页
     ·FT/TFL1基因功能第19-22页
     ·成花素假说的提出第22-23页
     ·成花素信号分子—FT mRNA第23-24页
     ·成花素信号分子—FT蛋白第24-26页
     ·FT蛋白(mRNA)长距离运输的分子机制第26-27页
   ·植物实时荧光定量RT-PCR内参基因的选择第27-32页
     ·传统内参基因第27-29页
     ·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的评价第29页
     ·内参基因筛选的新策略第29-30页
     ·新的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评价第30-32页
     ·内参基因选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32页
   ·本项目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2-33页
第二章 大豆实时荧光定量RT-PCR内参基因的筛选第33-50页
   ·材料与方法第33-39页
     ·植物材料第33-34页
     ·试验方法第34-39页
   ·结果与分析第39-47页
     ·内参基因的表达水平第39-41页
     ·引物扩增效率检测第41页
     ·内参基因表达的稳定性分析第41-44页
     ·内参基因可靠性的验证第44-47页
   ·讨论第47-49页
     ·新的内参候选基因的确定第47页
     ·试验样品的选取第47-48页
     ·传统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第48页
     ·新的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第48页
     ·合理的内参基因数目的确定第48-49页
   ·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大豆FT/TFL1基因表达模式与功能分析第50-84页
   ·材料与方法第50-57页
     ·试验材料第50-51页
     ·试验方法第51-57页
   ·结果与分析第57-77页
     ·大豆FT/TFL1基因的克隆第57-58页
     ·大豆FT/TFL1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第58-59页
     ·大豆FT/TFL1基因同源性分析第59-60页
     ·大豆FT/TFL1保守性位点分析第60-61页
     ·FT/TFL1基因家族的系统进化树第61-64页
     ·大豆FT/TFL1的基因结构第64-65页
     ·大豆FT/TFL1基因的EST表达谱分析第65-66页
     ·大豆FT/TFL1蛋白的3D结构模拟第66-68页
     ·大豆FT的亚细胞定位第68-70页
     ·大豆FT/TFL1基因的表达模式第70-74页
     ·大豆FTL1蛋白的原核表达第74-75页
     ·大豆FT mRNA表达量与大豆开花时间的关系第75页
     ·大豆FT过表达拟南芥的表型分析第75-77页
   ·讨论第77-82页
     ·大豆FT/TFL1基因家族第77-78页
     ·不同物种间FT/TFL1的保守性第78-79页
     ·大豆FT/TFL1基因家族的表达模式第79-81页
     ·大豆FT是成花素的重要组分第81-82页
   ·小结第82-84页
第四章 全文结论第84-93页
   ·筛选到适合于大豆基因表达研究的新的内参基因第84页
   ·大豆FT/TFL1家族基因在进化上具有高度的保守性第84-85页
   ·大豆FT基因具有开花促进作用第85页
   ·大豆叶柄可能是开花基因的靶器官第85-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作者简历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双版纳黄瓜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及黄瓜果肉色QTL定位研究
下一篇:优化施氮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氮素循环与平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