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等离子体物理学论文

平板靶X射线激光等离子体的二维流体力学研究

摘要第1页
Abstract第5-6页
详细摘要第6-9页
Detailed Abstract第9-14页
1 引言第14-36页
   ·研究背景第14-15页
   ·X射线与X射线激光第15页
   ·X射线激光的特点第15-17页
   ·X射线与X射线激光的产生第17-18页
   ·应用前景第18-24页
     ·生物和医学方面第18-21页
     ·ICF及天体物理中诊断等离子体参量第21-24页
     ·具有时间分辨能力的X射线衍射技术第24页
   ·等离子体X射线激光的几种机制第24-29页
     ·电子碰撞激发机制第24-27页
       ·电子碰撞机制的基本原理第24-26页
       ·瞬态电子碰撞激发方案第26-27页
     ·三体复合机制第27-28页
     ·内壳层光电离第28-29页
   ·X射线激光的泵浦方案第29-32页
     ·横向泵浦第29页
     ·纵向泵浦第29-30页
     ·掠入射泵浦第30-32页
   ·X射线激光输出光强的提高方法第32-34页
   ·本工作的意义与创新点第34-36页
2 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第36-46页
   ·激光与等离子体之间的作用类型第36-39页
     ·逆轫致吸收第36-37页
     ·共振吸收第37页
     ·真空加热第37-38页
     ·J×B加热第38页
     ·各种不稳定性第38-39页
   ·X射线激光相关的等离子体区对激光的吸收机制第39-46页
     ·平板靶等离子体分布特点第39-40页
     ·虑逆轫致吸收下的XRL多层膜反射率测量的实验设计第40-46页
       ·研究背景第40页
       ·实验布局与物理过程分析第40-42页
       ·决定吸收大小的实验参数第42-43页
       ·精度标准以及方案的可行性第43-44页
       ·多层膜镜反射率的实验测量第44页
       ·结论第44-46页
3 激光等离子体流体力学的一维自相似研究和二维自相似模型推导第46-72页
   ·研究背景第46-47页
   ·自相似方法的发展第47-53页
     ·自相似方法简介第47-48页
     ·平板靶等离子体的一维自相似物理模第48-53页
       ·一维自相似方程的获得第48-50页
       ·计算中的相关物理量第50-53页
   ·平板靶等离子体的二维自相似模型第53-62页
     ·二维理想流体方程第53-56页
       ·连续性方程第53页
       ·动量方程第53-54页
       ·能量方程第54-56页
     ·二维自相似方程第56-62页
       ·能量方程的修正第56-57页
       ·一维模型和二维模型下的主要物理过程对比第57-58页
       ·二维流体方程简化第58-59页
       ·二维模型下物理过程的分析第59-61页
       ·二维自相似模型的方程第61-62页
   ·二维模型方程的求解第62-70页
     ·方程的无量纲化简第62-68页
     ·数值差分第68-70页
       ·变量替换第68-69页
       ·差分表达式第69-70页
     ·初值以及边界设定第70页
   ·二维模型适用范围与适用条件的讨论第70-71页
 附表一:方便单位第71-72页
4 二维模型的校验以及计算结果讨论第72-82页
   ·模型校验第72-74页
     ·与一维解析解的对比第72页
     ·与简化的二维解析解的对比第72-74页
   ·非均匀线聚焦下等离子体沿z方向的流体特性第74-78页
     ·等离子体的温度分布演化第74-76页
     ·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分布演化第76-77页
     ·参量分布的振荡现象第77-78页
   ·预-主脉冲延迟对等离子体状态优化的意义第78-82页
5 非均匀线聚焦的结构参量对激光等离子体流体特性的影响第82-90页
   ·研究背景第82页
   ·非均匀线聚焦对等离子体的影响第82-89页
     ·非均匀线聚焦中光强分布特点第82-83页
     ·非均匀类型对差值演化的影响第83-84页
     ·非均匀线聚焦辐照下温度差的演化第84-86页
     ·非均匀线聚焦辐照下电子密度差的演化第86-87页
     ·非均匀线聚焦辐照下等离子体密度与温度分布的振荡第87-89页
   ·结果分析第89-90页
6 Ni-like和Ne-likeX射线激光预脉冲以及时间间隔的优化设计第90-96页
   ·研究背景第90页
   ·类氖铬X射线激光实验的优化第90-92页
     ·早期X射线激光实验参量的分析第90-91页
     ·利用二维模型的类氖CrX射线激光的优化第91-92页
   ·极光Ⅲ上类镍X射线激光实验分析第92-94页
     ·线聚焦情况第92-93页
     ·等离子体参量特点第93-94页
   ·结果讨论第94-96页
7 结论与展望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4页
致谢第104-106页
作者简介第106-107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6-107页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PS变形监测数据的小波分析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网络的流体力学实验室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