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机制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13页
第1章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基本范畴第13-23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概述第13-15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概念的界定第13-14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任务和意义第14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特征第14-15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分类第15-18页
     ·依据对象的不同而形成的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类型第16-17页
     ·依据监督时间的不同对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分类第17页
     ·依据内容的不同对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分类第17-18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正当性第18-23页
     ·立法的肯定性规定第18-19页
     ·历史考验的支持第19页
     ·对人民法院司法权威的维护的需要第19-20页
     ·对刑事执行机关权力制约的需要第20页
     ·对社会和民众心理满足的需要第20-23页
第2章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实现机制第23-30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主体第23-24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主体的界定第23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主体的法律定位第23-24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主体的功能第24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客体第24-25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客体的界定第24-25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客体的内容第25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启动第25-26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启动者第25-26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启动的方式第26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启动的作用第26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程序第26-28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程序的界定第27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程序的分类第27-28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程序的作用第28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保障第28-30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内部保障第28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外部保障第28-30页
第3章 我国刑事执行检察监督机制的反思第30-38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第30-32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立法过于原则第30-31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立法存在矛盾第31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立法存在漏洞第31-32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缺乏单行的刑事执行检察监督法律的规范第32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启动的被动性第32-34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启动被动性的分析第32-33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启动被动性的原因第33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启动被动性的危害第33-34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运作程序规范性的欠缺第34-35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运作程序不统一第34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运作程序不完整第34-35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运作程序不顺畅第35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保障机制的乏力第35-38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组织设置和结构不合理第35-36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职权不全面第36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人员缺乏且素质低第36-37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信息沟通渠道狭窄且信息获取手段缺乏第37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外部保障机制作用不强第37-38页
第4章 我国刑事执行检察监督机制的完善第38-48页
   ·完善我国刑事执行检察监督机制的原则第38-39页
     ·合法性原则第38页
     ·合理性原则第38页
     ·协调性原则第38-39页
     ·可行性原则第39页
   ·完善我国刑事执行检察监督机制的具体路径第39-43页
     ·立法完善第39-40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启动被动性的改变第40-41页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运作程序的完善第41-43页
   ·我国刑事执行检察监督保障机制的完善第43-48页
     ·我国刑事执行检察监督内部保障机制的完善第43-45页
     ·我国刑事执行检察监督外部保障机制的完善第45-48页
结束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民事行为保全制度
下一篇:刑事诉讼直接言词原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