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基于AHP的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测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部分 导论第6-16页
   ·研究的背景第6-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1页
     ·电子政务绩效测评的研究现状第8-11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研究的目的第11-12页
     ·研究的意义第12页
   ·研究的方法和主要内容第12-16页
     ·研究的方法第12-13页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3-14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16页
第二部分 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绩效测评模型的梳理第16-32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6-20页
     ·电子政务的概念第16-17页
     ·公众满意度的概念第17-20页
   ·相关模型的梳理第20-29页
     ·KANO模型第20-21页
     ·SERVQUAL模型第21-22页
     ·四分图表分析法模型第22-29页
   ·相关模型的评价第29-32页
     ·现有CSI模型的评价第29-30页
     ·没有解决到的问题第30-32页
第三部分 测评模型跨文化“适用性”问题分析以及所建模型指标的选择第32-62页
   ·中国的文化因素情况:中国弱势群体的一个缩影-实地农民和拆迁农民的视角第32-35页
   ·测评模型跨文化"适用性"问题在中国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测评中的成因分析第35-41页
   ·弱势群体因素在基于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测评模型选择中的必然性分析第41-45页
     ·短期内公众和公共部门在电子政务服务过程中突出弱势群体因素的必然性博弈分析第41-43页
     ·长期内公共部门在提供电子政务服务中突出弱势群体因素的必然性博弈分析第43-45页
     ·公共部门和公众在电子政务服务中突出弱势群体因素博弈分析结论第45页
   ·所建模型指标体系的选择及可行性分析第45-62页
第四部分 基于AHP的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指标权重研究第62-74页
   ·权重赋值方法介绍第62页
   ·层次分析法介绍第62-67页
   ·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第67页
   ·基于AHP的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测评指标权值的确定第67-74页
第五部分 基于AHP的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测评的实证分析第74-81页
   ·实证研究背景及目的第74页
   ·研究方案第74-76页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第76-81页
     ·样本构成第76-77页
     ·指标的统计结果及分析第77-79页
     ·小结第79-81页
第六部分 结论与启示第81-83页
   ·结论第81页
   ·启示第81-83页
附件一 专家调查表第83-86页
附件二 侨乡经济开发区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调查表第86-92页
致谢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7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97-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研究--以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为例
下一篇:电子行政监督--电子政务环境下行政监督方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