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前言 | 第14-29页 |
1 引言 | 第14-15页 |
2 1α,25-(OH)_2D_3的体内合成及代谢 | 第15-16页 |
3 1α,25-(OH)_2D_3的作用机制 | 第16-17页 |
·1α,25-(OH)_2D_3的基因组机制 | 第16页 |
·1α,25-(OH)_2D_3的非基因组机制 | 第16-17页 |
4 1α,25-(OH)_2D_3对VDR表达的调控 | 第17-18页 |
5 雌(女)性生殖系统中1α,25-(OH)_2D_3及其受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α,25-(OH)_2D_3及其受体在卵巢中的表达与作用 | 第18页 |
·1α,25-(OH)_2D_3及其受体在输卵管中的表达与作用 | 第18-19页 |
·1α,25-(OH)_2D_3及其受体在子宫中的表达与作用 | 第19-20页 |
·1α,25-(OH)_2D_3及其受体在宫颈中的表达与作用 | 第20-21页 |
6 CaBP-D28k在雌(女)性输卵管的表达与作用 | 第21页 |
7 1α,25-(OH)_2D_3-VDR对CaBP-D28k表达的调控 | 第21-22页 |
8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9页 |
第一部分 VDR蛋白及其mRNA在人输卵管黏膜上皮的表达 | 第29-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6页 |
·研究对象及标本采集 | 第29页 |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9-30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30-31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31-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6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36页 |
2 结果 | 第36-39页 |
·VDR蛋白在人输卵管黏膜上皮的表达 | 第36-38页 |
·VDR mRNA在人输卵管壶腹部黏膜上皮的表达 | 第38-39页 |
3 讨论 | 第39-42页 |
本部分小结 | 第42-43页 |
图版 | 第43-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第二部分 输卵管妊娠病理状态下人输卵管黏膜上皮VDR的表达 | 第50-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3页 |
·研究对象及标本采集 | 第50页 |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50-51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51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52-53页 |
2 结果 | 第53-54页 |
·妊娠囊种植部位组织学判定 | 第53页 |
·输卵管妊娠病理状态下人输卵管黏膜上皮VDR蛋白的表达 | 第53-54页 |
3 讨论 | 第54-56页 |
本部分小结 | 第56-57页 |
图版 | 第57-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第三部分 人输卵管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及1α,25-(OH)_2D_3对其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64-8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4-73页 |
·人输卵管组织来源 | 第64页 |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64-65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65-66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66-69页 |
·实验方法 | 第69-73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73页 |
2 结果 | 第73-76页 |
·体外培养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 | 第73页 |
·体外培养人输卵管上皮细胞角蛋白染色 | 第73-76页 |
·1α,25-(OH)_2D_3对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增殖(A_(490))的影响 | 第76页 |
3 讨论 | 第76-79页 |
本部分小结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第四部分 1α,25-(OH)_2D_3对人输卵管上皮细胞VDR、CaBP-D28k表达的影响 | 第83-10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3-93页 |
·人输卵管组织来源 | 第83页 |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83-84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84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84-87页 |
·实验方法 | 第87-93页 |
·统计字分析 | 第93页 |
2 结果 | 第93-96页 |
·不同浓度1α,25-(OH)_2D_3对人输卵管上皮细胞VDR、CaBP-D28k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93-94页 |
·10~(-7)mol/L 1α,25-(OH)_2D_3处理不同时间对人输卵管上皮细胞VDR、CaBP-D28k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94-95页 |
·10~(-7)mol/L 1α,25-(OH)_2D_3处理不同时间对人输卵管上皮细胞VDR、CaBP-D28k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95-96页 |
3 讨论 | 第96-98页 |
本部分小结 | 第98-99页 |
图版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4页 |
全文结论 | 第104-105页 |
附录Ⅰ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5-107页 |
附录Ⅱ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107-108页 |
附录Ⅲ 科技查新报告 | 第108-120页 |
致谢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