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传感器的应用论文

二维扫描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系统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研究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第8-13页
     ·研究的历史背景第8-9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发展趋势第12-13页
   ·论文研究意义、内容与预期目标第13-15页
第二章 SPR传感技术的理论基础第15-26页
   ·等离子体的概念第15-16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理论介绍第16-20页
     ·光波的P偏振分量与S偏振分量第16页
     ·消逝波第16-17页
     ·表面等离子体波(SPW)的理论推导第17-20页
   ·几种主要的SPR传感器模型第20-25页
     ·光栅耦合模型第20-21页
     ·光纤耦合模型第21页
     ·光波导耦合模型第21-22页
     ·基于衰减全反射(ATR)的棱镜耦合模型第22-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第26-42页
   ·系统光路设计及扫描平台搭建第26-29页
     ·扫描光路设计第27页
     ·基于Kretschmann模型的SPR传感部件结构第27-28页
     ·扫描平台的搭建第28-29页
   ·前端信号调理电路设计第29-31页
     ·光电转换装置第29-31页
     ·信号滤波、放大电路第31页
   ·虚拟仪器与数据采集卡第31-38页
     ·虚拟仪器的概念、起源第32-33页
     ·虚拟仪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第33-34页
     ·虚拟仪器的特点及优势第34-35页
     ·虚拟仪器与计算机结合的方式第35-37页
     ·虚拟仪器中数据采集卡选取第37-38页
   ·步进电机控制电路设计第38-41页
     ·步进电机驱动器第38-40页
     ·精密电控平台的切换电路第40-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第42-50页
   ·LabVIEW开发环境简介第42-44页
   ·各大功能模块化实现第44-49页
     ·系统初始化参数设定界面第45页
     ·扫描平台控制与定位第45-46页
     ·数据采样第46-47页
     ·零位定位、自动返零第47-48页
     ·数据管理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0-52页
   ·本文总结第50-51页
   ·研究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机电系统的温度效应研究
下一篇:光学相干层析成像信号探测和处理电路设计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