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灌区苜蓿根及根颈镰刀菌种群结构及致病性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Summary | 第7-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苜蓿及苜蓿病害 | 第12-13页 |
·研究非致病镰刀菌生物防治作用的重要性 | 第13-14页 |
2 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镰刀菌用于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第二章 苜蓿根及根颈镰刀菌种群研究 | 第18-23页 |
1 材料及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8页 |
·样本采集 | 第18页 |
·采样地概况 | 第18页 |
·采样方法及时间 | 第18页 |
·镰刀菌分离纯化 | 第18-19页 |
·菌种分离 | 第18页 |
·菌种纯化 | 第18-19页 |
·病原菌鉴定 | 第1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9-22页 |
·镰刀菌种群结构 | 第19页 |
·镰刀菌的季节变化 | 第19-20页 |
·镰刀菌数量变化 | 第19-20页 |
·镰刀菌鉴定特征 | 第20-22页 |
3 讨论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镰刀菌致病性测定 | 第23-2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材料 | 第23页 |
·菌株 | 第23页 |
·品种 | 第23页 |
·方法 | 第23页 |
·分级标准 | 第23-24页 |
·病情指数及发病率 | 第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茄病镰孢的致病性测定 | 第24页 |
·半裸镰孢的致病性测定 | 第24-25页 |
·镰状镰孢的致病性测定 | 第25-26页 |
·其他镰刀菌致病性的测定 | 第26页 |
·几个无孢镰刀菌的致病性测定 | 第26-27页 |
3 讨论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弱致病性镰刀对不同苜蓿品种致病性测定 | 第28-3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页 |
·材料 | 第28页 |
·菌株 | 第28页 |
·品种 | 第28页 |
·方法 | 第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3. 讨论 | 第30-31页 |
第五章 弱致病性镰刀菌对苜蓿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31-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页 |
·材料 | 第31页 |
·菌株 | 第31页 |
·品种 | 第31页 |
·方法 | 第3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3 讨论 | 第34-35页 |
第六章 非致病性镰刀菌控制苜蓿幼苗腐烂病的研究 | 第35-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供试菌株 | 第35页 |
·非致病菌株 | 第35页 |
·致病菌株 | 第35页 |
·供试品种 | 第35页 |
·方法 | 第35-36页 |
·计算公式 | 第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3 讨论 | 第38-3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9-41页 |
1 结论 | 第39-40页 |
2 讨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7页 |
附录 | 第47-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导师简介 | 第54-55页 |
个人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