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二重开放”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理论与实证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3页
1 导论第13-20页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3-15页
   ·主要研究方法第15-16页
   ·研究内容和框架第16-18页
   ·可能的创新点第18-20页
2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文献述评第20-58页
   ·制造业区域集聚理论模型第21-26页
     ·核心—外围模型第21-24页
     ·其他拓展模型第24-26页
   ·制造业区域集聚经验研究第26-41页
     ·制造业区域集聚度量指标第26-35页
     ·制造业区域集聚实证检验第35-41页
   ·对外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理论模型第41-46页
     ·对外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重构第41-43页
     ·对外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第43-46页
   ·对外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经验研究第46-54页
     ·基于欧洲国家的实证研究第46-48页
     ·基于其他国家的实证研究第48-51页
     ·有关中国的实证研究第51-54页
   ·“二重开放”:一个新论题第54-56页
   ·简短的评价第56-58页
3 “二重开放”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纵向考察第58-83页
   ·计划经济塑造的空间分布模式及其特征第58-67页
     ·基于省际层面的研究第59-64页
     ·基于行业层面的研究第64-67页
   ·对外开放促成的空间集聚模式及其特征第67-75页
     ·基于省际层面的研究第68-71页
     ·基于行业层面的研究第71-75页
   ·“二重开放”背景下的空间集聚趋向第75-81页
     ·基于省际层面的研究第75-78页
     ·基于行业层面的研究第78-81页
   ·本章小结第81-83页
4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机理与模型第83-111页
   ·对外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机理系统构建第83-92页
     ·对外贸易与集聚第83-87页
     ·外商直接投资与集聚第87-90页
     ·对外直接投资与集聚第90-92页
   ·区际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机理系统构建第92-100页
     ·商品流动与集聚第92-93页
     ·资本流动与集聚第93-96页
     ·劳动力流动与集聚第96-100页
   ·“二重开放”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理论模型第100-109页
     ·综合分析框架第100-103页
     ·基本模型第103-105页
     ·模拟分析第105-109页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5 “二重开放”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实证检验第111-148页
   ·“二重开放”:综合指标构建与测度第112-120页
     ·对外开放综合指标第112-117页
     ·区际开放综合指标第117-120页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相关性分析第120-125页
     ·对外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相关性分析第120-122页
     ·区际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相关性分析第122-125页
   ·制造业区域集聚:诸因素之中的“二重开放”因素第125-133页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第125-128页
     ·回归结果第128-130页
     ·稳健性分析第130-133页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时段差异性分析第133-139页
     ·入世前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第134-135页
     ·入世后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第135-137页
     ·稳健性分析第137-139页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非线性论题第139-146页
     ·对外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非线性检验第139-141页
     ·区际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非线性检验第141-143页
     ·稳健性分析第143-146页
   ·本章小结第146-148页
6 结论及政策建议第148-154页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148-151页
   ·政策建议第151-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72页
附录第172-17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175页

论文共1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发售机制、信息偏倚与IPO抑价
下一篇:垂直解体与低运输成本下的产业集聚间分工研究--来自长三角的微观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