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加强薄板声辐射数值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6页 |
| ·加筋薄板研究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结构声学的计算方法介绍 | 第12-14页 |
| ·统计能量法 | 第12页 |
| ·动态刚度阵法 | 第12-13页 |
| ·模态分析法 | 第13页 |
| ·耦合有限元/边界元方法 | 第13-14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 第14-16页 |
| 2 声场基本原理 | 第16-24页 |
| ·声学量的介绍 | 第16-19页 |
| ·声压 | 第16页 |
| ·质点振速 | 第16-17页 |
| ·声波强度 | 第17-18页 |
| ·声级 | 第18-19页 |
| ·波动方程的推导 | 第19-22页 |
| ·三点假设 | 第19页 |
| ·声波运动方程 | 第19-21页 |
| ·声波连续性方程 | 第21页 |
| ·声波状态方程 | 第21-22页 |
| ·波动方程 | 第22页 |
| ·平面声波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3 周期加强薄板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4-37页 |
| ·有限元方法的发展和特点 | 第24-25页 |
| ·薄板理论及基本方程 | 第25-31页 |
| ·薄板的假设 | 第26-27页 |
| ·基本变量与方程 | 第27-31页 |
| ·单元的选择 | 第31-34页 |
| ·Mindlin板单元 | 第31-33页 |
| ·Timoshenko梁单元 | 第33页 |
| ·SOLSH单元 | 第33页 |
| ·单元之间的连接耦合 | 第33-34页 |
| ·物理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34-36页 |
| ·板、梁耦合模型 | 第34页 |
| ·板与方形块状实体耦合模型 | 第34-35页 |
| ·板与回字形实体耦合模型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4 结构声学的边界元方法 | 第37-46页 |
| ·边界元方法的发展及特点 | 第37-38页 |
| ·结构声辐射的边界元法 | 第38-45页 |
| ·基本理论 | 第38-39页 |
| ·Helmholtz边界积分方程 | 第39-41页 |
| ·积分方程的离散化 | 第41-43页 |
| ·奇异积分的处理 | 第43-44页 |
| ·多频计算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5 双周期加强薄板结构声学量的分析 | 第46-70页 |
| ·耦合有限元/边界元方法 | 第46-48页 |
| ·结构—声场耦合分析 | 第48-50页 |
| ·加强板有限元方程 | 第48页 |
| ·声场边界元方程 | 第48-50页 |
| ·结构声耦合方程 | 第50页 |
| ·基本声学量的求解 | 第50-69页 |
| ·边界条件对声学量的影响 | 第52-55页 |
| ·流体介质对声学量的影响 | 第55-59页 |
| ·不同模型对声学量的影响 | 第59-64页 |
| ·入射角度对声学量的影响 | 第64-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结论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