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E分析的某轿车地板梁系的侧面抗撞性改进
内容提要 | 第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引言 | 第8-9页 |
·国内外对汽车侧面碰撞的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我国对汽车侧面碰撞的研究概况 | 第9页 |
·国外对汽车侧面碰撞的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汽车侧面碰撞的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试验研究 | 第11-12页 |
·计算机仿真研究 | 第12页 |
·计算机仿真与试验方法对比 | 第12-13页 |
·车身结构设计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4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汽车侧面碰撞法规的研究 | 第15-26页 |
·概述 | 第15页 |
·我国侧碰标准主要内容及评价指标 | 第15-18页 |
·碰撞形式 | 第16页 |
·碰撞试验假人 | 第16页 |
·假人的伤害指标 | 第16-18页 |
·可移动变形壁障 | 第18页 |
·座椅调整的附加规定 | 第18页 |
·我国侧碰标准与国外同类标准的区别 | 第18-22页 |
·碰撞形式不同 | 第18-20页 |
·碰撞速度不同 | 第20页 |
·可移动变形壁障不同 | 第20-21页 |
·假人类型、安放位置及评价指标不同 | 第21-22页 |
·更为严格的汽车安全性评价指标 | 第22-23页 |
·新车评价程序NCAP | 第22-23页 |
·丰田的GOA评价标准 | 第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原型车结构及其侧面碰撞试验 | 第26-34页 |
·原型车地板结构 | 第26-27页 |
·原型车实车侧面碰撞试验 | 第27-33页 |
·试验的前期准备 | 第27-32页 |
·试验过程 | 第32页 |
·试验结果 | 第32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地板梁系结构分析及改进 | 第34-44页 |
·现代防碰撞车身结构研究 | 第34-36页 |
·提高乘员区结构刚性 | 第34-35页 |
·分散侧面的撞击力 | 第35页 |
·强化地板梁系 | 第35页 |
·增加车门内防撞梁 | 第35-36页 |
·车身内饰件的设计 | 第36页 |
·提高座椅强度 | 第36页 |
·原型车地板薄弱点分析 | 第36-37页 |
·地板梁架结构改进 | 第37-41页 |
·地板左/右边梁结构改进 | 第37-38页 |
·前地板下加强梁结构改进 | 第38-39页 |
·前地板中央通道加强件结构改进 | 第39页 |
·前地板横梁的改进 | 第39-40页 |
·增加前地板座椅下加强梁 | 第40页 |
·后地板1 号横梁改进 | 第40-41页 |
·前座椅安装位置的调整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4页 |
第五章 整车侧面碰撞CAE分析与试验验证 | 第44-58页 |
·CAD模型建立 | 第44-45页 |
·整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5-49页 |
·有限元网格划分 | 第45-47页 |
·网格单元质量检查 | 第47-48页 |
·初始和边界条件设定 | 第48-49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9-53页 |
·仿真结果 | 第49-52页 |
·结果讨论 | 第52-53页 |
·实车碰撞试验 | 第53-56页 |
·实车碰撞试验概述 | 第53-54页 |
·实车碰撞试验结果 | 第54-56页 |
·结构改进前、后的主要碰撞数据对比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58页 |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摘要 | 第64-66页 |
Abstract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