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论文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导论第8-18页
   ·研究意义第8-9页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第9-1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6页
   ·研究思路、结构与方法第16-18页
第一章 协商民主理论阐释第18-25页
   ·协商民主:选举民主的理论转向第18-20页
     ·选举民主的反思第18-19页
     ·协商民主的兴起第19-20页
   ·协商民主理论的基本理念第20-22页
     ·协商民主的内涵第20-21页
     ·协商民主理论的逻辑起点—公共协商第21-22页
   ·协商民主在中国的成长第22-25页
第二章 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实践第25-38页
   ·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实践的重要形式第25-27页
     ·人民政协与协商民主的内在联系第25-26页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的独特性第26-27页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的原则第27-29页
     ·合作共事第27-28页
     ·民主协商第28-29页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模式分析第29-31页
     ·协商民主在政协的体现方式第29-30页
     ·具体实践模式第30-31页
   ·协商民主实践程序的案例分析第31-33页
     ·议题的挑选和组成执行委员会第31-32页
     ·协商前调查第32页
     ·协商会议的召开第32-33页
     ·达成共识第33页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价值第33-38页
     ·促进合法决策第33-34页
     ·培养公民美德第34-35页
     ·整合多元化的利益结构第35页
     ·拓展有效的参政空间第35-36页
     ·尊重少数、达成共识、化解冲突第36页
     ·控制官僚自由裁量权第36-38页
第三章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的挑战第38-44页
   ·理论挑战第38-41页
     ·社会选择理论对协商民主的洁难第38-39页
     ·差异民主理论对协商民主的挑战第39-40页
     ·参与诱因论和社会分工论对协商民主的责难第40-41页
   ·现实挑战第41-44页
     ·协商民主发展的社会条件不成熟性第41页
     ·调研机制的不完善性第41-42页
     ·协商界别范围的狭小性第42页
     ·协商程序的疏漏性第42页
     ·协商议题的模糊性,职能的分割性第42-44页
第四章 优化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的对策第44-50页
   ·完善协商民主理论第44-45页
   ·营造协商环境第45-46页
   ·明晰政协界别第46-47页
   ·完善协商程序第47-48页
   ·规范职能的履行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致谢第55-5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冷战后美国中亚战略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行政潜规则之伦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