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32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28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8-32页 |
第2章 智力资本三维协同机理与绩效评价理论探析 | 第32-59页 |
·研究基础 | 第32-50页 |
·理论方法——协同学方法 | 第50-53页 |
·相关理论——竞争优势理论 | 第53-56页 |
·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3章 智力资本三维要素及协同透视 | 第59-72页 |
·智力资本三维要素 | 第59-66页 |
·智力资本三维协同 | 第66-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4章 智力资本三维协同的自组织演化与组织绩效提升的路径分析 | 第72-86页 |
·智力资本三维协同的自组织特征分析 | 第72-75页 |
·智力资本三维协同的自组织演化分析 | 第75-77页 |
·智力资本三维协同提升组织绩效的路径分析 | 第77-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5章 基于三维协同的智力资本绩效评价系统分析 | 第86-116页 |
·基于三维协同的智力资本绩效分析 | 第86-88页 |
·基于三维协同的智力资本绩效评价相关问题分析 | 第88-89页 |
·智力资本绩效评价系统的分析 | 第89-93页 |
·智力资本绩效评价标准的分析 | 第93-95页 |
·智力资本绩效评价方法的优化与整合 | 第95-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6章 基于三维协同的智力资本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 第116-129页 |
·智力资本绩效评价战略地图的绘制 | 第116-120页 |
·智力资本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 第120-121页 |
·基于三维协同的智力资本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 第121-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第7章 基于三维协同的智力资本绩效评价模型选择 | 第129-140页 |
·数据包络分析法评价智力资本绩效的优势分析 | 第129-131页 |
·数据包络分析法评价基于三维协同的智力资本绩效的原理分析 | 第131-133页 |
·数据包络分析法的主要模型 | 第133-137页 |
·数据包络分析法应用于智力资本绩效评价的一般步骤 | 第137-139页 |
本章小结 | 第139-140页 |
第8章 基于三维协同的高等学校智力资本绩效评价 | 第140-166页 |
·高等学校智力资本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和现状分析 | 第140-142页 |
·高等学校智力资本及其绩效的表现形式 | 第142-144页 |
·基于三维协同的高等学校智力资本绩效提升的路径 | 第144-145页 |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智力资本绩效评价 | 第145-165页 |
本章小结 | 第165-166页 |
第9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166-170页 |
·全文总结 | 第166-167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67-168页 |
·研究展望 | 第168-170页 |
参考文献 | 第170-177页 |
致谢 | 第177-178页 |
附录 1 | 第178-183页 |
附录 2: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 第183-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