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级配砂砾的运用 | 第10-11页 |
| ·土工格栅(网)的运用 | 第11-12页 |
| ·压力注浆的运用 | 第12页 |
| ·轻质回填材料的运用 | 第12-14页 |
| ·江苏、徐州应用现状 | 第14-15页 |
|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方法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新拌流态水泥粉煤灰浆稠度特性 | 第17-29页 |
| ·新拌流态水泥粉煤灰浆稠度特性指标的研究 | 第17-20页 |
| ·稠度试验方法和施工稠度确定 | 第17-18页 |
| ·稠度与用水量 | 第18-19页 |
| ·外加剂对水泥粉煤灰浆体稠度的影响 | 第19-20页 |
| ·流态水泥粉煤灰浆凝结时间研究 | 第20页 |
| ·水泥粉煤灰浆体系流变特性分析 | 第20-28页 |
| ·水泥粉煤灰浆的流变性 | 第20-21页 |
| ·新拌水泥粉煤灰浆流变特性与本构方程的试验 | 第21-28页 |
| ·本章小结(SUMMARY OF THIS CHAPTER)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水泥粉煤灰浆体强度形成机理与强度特性的试验 | 第29-38页 |
| ·粉煤灰的特性 | 第29-33页 |
| ·粉煤灰的矿物组成和结构 | 第29页 |
| ·粉煤灰形态与活性特征 | 第29-30页 |
| ·粉煤灰在水泥粉煤灰浆中的行为和作用 | 第30-33页 |
| ·水泥粉煤灰硬化浆体强度特性研究 | 第33-37页 |
| ·原材料 | 第33页 |
| ·流态水泥粉煤灰硬化浆体抗压强度试验 | 第33-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台背分层填筑应力分析及沉降量预测 | 第38-57页 |
| ·台背回填的稳定性分析 | 第38-49页 |
| ·流态水泥粉煤灰浆体强度分析 | 第38-40页 |
| ·外部稳定(含基础在内的整体稳定)检验 | 第40-47页 |
| ·流态水泥粉煤灰的设计强度 | 第47-49页 |
| ·填筑应力与台背侧压力分析 | 第49-53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9-50页 |
| ·分层填筑应力计算 | 第50-52页 |
| ·台背侧压力计算 | 第52-53页 |
| ·沉降量预测 | 第53-55页 |
| ·Compertz曲线模型的建立 | 第54页 |
| ·Compertz模型参数的计算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五章 实体工程与施工指南 | 第57-79页 |
| ·华山桥台背回填试验段 | 第57-73页 |
| ·华山桥改建工程概况 | 第57页 |
| ·台背情况 | 第57-58页 |
| ·原材料与混合料配比 | 第58-59页 |
| ·施工工艺 | 第59-66页 |
| ·施工质量检测 | 第66-67页 |
| ·工后沉降观测 | 第67-71页 |
| ·技术经济对比分析 | 第71-73页 |
| ·浇注式水泥粉煤灰浆体施工技术指南与质量控制 | 第73-75页 |
| ·施工原材料与配合比 | 第73页 |
| ·施工配合比 | 第73-75页 |
| ·施工步骤 | 第75-78页 |
| ·施工准备 | 第75页 |
| ·与路基的结合 | 第75-76页 |
| ·排水 | 第76页 |
| ·分仓 | 第76页 |
| ·拌和 | 第76-77页 |
| ·运输 | 第77页 |
| ·浇注 | 第77页 |
| ·裂缝的处治 | 第77-78页 |
| ·养生 | 第78页 |
| ·台背缝隙的填充 | 第78页 |
| ·气候 | 第78页 |
| ·施工质量检测 | 第78-79页 |
| 第六章 主要结论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