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8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8-24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8-20页 |
第二节 选题意义 | 第20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第五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制度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 第24-38页 |
第一节 文献回顾 | 第24-34页 |
一、制度定义的梳理 | 第24-25页 |
二、古典和新古典学派对经济增长的研究 | 第25-27页 |
三、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的研究 | 第27-28页 |
四、政治制度与经济增长的研究 | 第28-34页 |
第二节 评述 | 第34-38页 |
第三章 引入制度因素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 第38-71页 |
第一节 模型一 | 第38-56页 |
一、模型一的基本框架 | 第40-46页 |
·产品生产函数 | 第41-46页 |
·效用函数 | 第46页 |
·横截性条件 | 第46页 |
二、经济均衡点存在性和均衡增长路径分析 | 第46-51页 |
三、均衡点稳定性及收敛速度分析 | 第51-54页 |
四、结论 | 第54-56页 |
第二节 模型二 | 第56-71页 |
一、模型二的基本框架 | 第56-58页 |
·物质部门产品生产函数 | 第56页 |
·研究与开发部门(即R&D部门)的技术生产函数 | 第56-58页 |
二、模型的求解与分析 | 第58-67页 |
三、结论 | 第67-71页 |
第四章 基于路径依赖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模型 | 第71-89页 |
第一节、模型三 | 第72-83页 |
一、模型三的基本框架 | 第72-75页 |
·考虑制度因素的生产函数 | 第72页 |
·制度变迁的函数 | 第72-74页 |
·社会计划者的均衡分析 | 第74-75页 |
二、经济均衡点存在性和均衡增长路径分析 | 第75-81页 |
三、结论 | 第81-83页 |
第二节、模型四 | 第83-89页 |
一、模型四的基本框架 | 第83-84页 |
·考虑制度因素的生产函数 | 第83页 |
·制度变迁的函数 | 第83-84页 |
二、模型的求解与分析 | 第84-88页 |
三、结论 | 第88-89页 |
第五章 基于路径依赖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 第89-97页 |
第一节、引言 | 第89页 |
第二节、实证模型与变量选择 | 第89-91页 |
第三节 实证结果 | 第91-95页 |
第四节、结论 | 第95-97页 |
第六章 制度的协调性与经济增长 | 第97-122页 |
第一节 引言及研究背景 | 第97-100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00-103页 |
第三节 实证研究 | 第103-119页 |
一、基本回归模型和变量说明 | 第103-105页 |
二、数据说明 | 第105-106页 |
三、估计结果 | 第106-119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119-122页 |
第七章 制度的空间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基于空间面板固定效应的计量研究 | 第122-140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122-123页 |
第二节 空间计量的简介及模型选择 | 第123-128页 |
一、基本概念 | 第124-126页 |
二、空间计量模型及选取原则 | 第126-128页 |
第三节 实证研究 | 第128-139页 |
一、实证文献综述 | 第128-130页 |
二、模型 | 第130-139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139-140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40-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55页 |
致谢 | 第155-1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含其他科研成果)目录 | 第158-15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