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论文--净水工程(给水处理)论文

供水管网水质模拟及污染源定位初探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供水系统水质保障的重要性第11页
   ·水质污染事故分类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2章 城市供水管网模拟系统实验平台的构建第17-35页
   ·实验系统建立的理论依据第17-24页
     ·相似性原理分析第17-18页
     ·相似准则和相似模型的分类及选择第18-21页
       ·相似准则的分类及选择第19-20页
       ·相似模型的分类及选择第20-21页
     ·实验模型的设计第21-24页
   ·实验系统建立的模拟要点第24-30页
     ·循环管路系统第24-25页
     ·环状管路系统第25页
     ·节点用户流量第25-30页
   ·实验系统所需及选择依据第30-32页
     ·系统管材选择第30页
     ·系统控制阀门装置第30-31页
     ·水泵及变频装置第31-32页
       ·水泵选择第31-32页
       ·变频装置第32页
   ·实验系统检测装置第32-35页
     ·压力检测装置第32-33页
     ·流量检测装置第33-34页
     ·数据采集装置第34-35页
第3章 城市供水系统水质模拟理论体系第35-52页
   ·管网水质模型第35-37页
     ·水质模型分类第35页
     ·水质模型作用第35-36页
     ·水质模型建立所需数据第36-37页
     ·水质模型求解的数值方法第37页
   ·稳态水质模型第37页
   ·动态水质模型第37-40页
   ·管网一维水质模型第40-41页
   ·余氯衰减模型第41-48页
     ·余氯衰减模型分类第41页
     ·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第41-47页
       ·主体水中的余氯衰减系数第44-45页
       ·管壁处的余氯衰减系数第45-46页
       ·主体水与管壁间的质量传递系数第46-47页
     ·一级二级反应组合动力学模型第47-48页
   ·三卤甲烷生成模型第48-52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49-50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50-52页
第4章 系统余氯衰减模拟实验第52-69页
   ·水力模拟第52页
   ·余氯衰减测定仪器及方法第52-53页
   ·系统余氯衰减模型的建立第53-63页
     ·主体水中余氯衰减分析第54-57页
     ·总体余氯衰减分析第57-59页
     ·管壁余氯衰减分析第59-63页
       ·相应Kb值的确定第60页
       ·相应Kw值的确定第60-63页
   ·总结分析第63-69页
第5章 突发污染源定位实验研究第69-81页
   ·突发污染源定位的技术特点第69-71页
   ·单污染源反向追踪模拟第71-76页
   ·多污染源反向追踪模拟第76-80页
   ·总结分析第80-81页
第6章 系统三卤甲烷生成模拟实验第81-88页
   ·三卤甲烷测定仪器、试剂及方法第81-83页
   ·三卤甲烷生成的测定第83-86页
     ·标准曲线及相关性系数的确定第83-84页
     ·系统三卤甲烷生成分析第84-86页
   ·总结分析第86-88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88-91页
   ·总结第88-90页
   ·展望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5页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第95-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采动与地震共同作用下建筑物的破坏过程研究
下一篇:紫外线消毒对水中微生物灭活及生物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