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问题的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采动对地面建筑物影响的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地震对建筑物结构影响的研究意义 | 第14页 |
·地震区煤矿采动建筑物双重保护的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5-22页 |
·采动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 | 第15-17页 |
·强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动力分析 | 第17-20页 |
·钢筋混凝土结构损伤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相关的基础理论 | 第24-47页 |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弹塑性分析模型 | 第24-33页 |
·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析模型 | 第24-26页 |
·单元分析模型 | 第26-28页 |
·恢复力模型 | 第28-33页 |
·“P-△”效应 | 第33页 |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 第33-40页 |
·底部剪力法 | 第34-35页 |
·振型分解法 | 第35-38页 |
·弹塑性静力分析法 | 第38页 |
·动力时程分析法 | 第38-40页 |
·采动相关理论 | 第40-43页 |
·采动对地表的影响机理 | 第40-41页 |
·采动影响下地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 | 第41-43页 |
·结构损伤模型理论 | 第43-46页 |
·结构损伤的基本概念 | 第43-44页 |
·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损伤模型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采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7-61页 |
·有限元介绍 | 第47-48页 |
·有限元法介绍 | 第47-48页 |
·有限元程序介绍 | 第48页 |
·ANSYS程序介绍 | 第48-52页 |
·ANSYS的特点介绍 | 第48-49页 |
·ANSYS功能模块 | 第49-51页 |
·结构分析模块简介 | 第51-52页 |
·本文模型相关问题的解决 | 第52-57页 |
·单元模型的选择 | 第52-53页 |
·计算模型的单元参数 | 第53-55页 |
·边界条件及计算荷载 | 第55-56页 |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 | 第56-57页 |
·计算模型在ANSYS中的实现 | 第57-60页 |
·结构概况 | 第57-59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4章 采动对地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影响分析 | 第61-73页 |
·引言 | 第61-62页 |
·采动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数值模拟 | 第62-64页 |
·模型建立 | 第62-63页 |
·荷载施加方式 | 第63-64页 |
·结果分析 | 第64-72页 |
·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影响 | 第64-69页 |
·地表水平变形对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影响 | 第69-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采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及损伤演化分析 | 第73-94页 |
·引言 | 第73-74页 |
·本文的基本假设 | 第74页 |
·结构自振反应分析 | 第74-77页 |
·采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 第77-91页 |
·最大位移、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反应 | 第78-82页 |
·时程曲线分析 | 第82-84页 |
·结构塑性铰分布 | 第84-91页 |
·采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损伤演化分析 | 第91-92页 |
·小结 | 第92-9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4-96页 |
·主要结论 | 第94-95页 |
·展望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