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悬挂论文

旅游客车空气悬架后悬架设计及仿真优化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5页
   ·概述课题研究背景第11页
   ·空气悬架在客车上发展和应用现状概述第11-13页
     ·空气悬架的优点第11-12页
     ·国外的应用第12页
     ·空气悬架在我国的发展第12页
     ·我国空气悬架的市场前景第12-13页
     ·关于我国空气悬架研发的思考第13页
     ·空气悬架在我国发展的现状第13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13-15页
第2章 空气悬架结构分析第15-24页
   ·空气弹簧结构形式第15-16页
   ·空气弹簧力学分析[2]第16-18页
   ·刚度可调空气弹簧结构及工作原理第18-21页
     ·减振器结构及功能分析第18-20页
     ·减振器计算第20-21页
   ·导向传力机构分析第21-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悬架系统对汽车性能的影响第24-33页
   ·路面输入模型的建立第24-26页
     ·路面功率谱第24-25页
     ·空间频率谱函数与时间频率谱函数的转化第25-26页
   ·悬架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26-27页
   ·悬架系统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第27-30页
     ·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方法第27-29页
     ·悬架系统弹性特性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第29页
     ·悬架系统阻尼特性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第29-30页
   ·悬架系统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第30-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4章 空气悬架系统设计计算第33-43页
   ·DFA6898MA 车型设计选型:整车基本参数及尺寸第33-34页
     ·车型设计尺寸参数第33页
     ·整车设计质量参数第33-34页
     ·整车设计性能参数要求第34页
     ·通过性参数第34页
   ·DFA6898MA 车型悬架及稳定杆系统计算说明第34-37页
   ·后悬空气悬架推力杆受力分析第37-42页
     ·分工况分析后悬推力杆受力第38-39页
     ·计算推力杆抗拉应力第39页
     ·推力杆受力分析及V 型杆夹角的分析第39-42页
     ·受力分析结论第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5章 空气悬架运动学仿真第43-52页
   ·仿真技术简述第43页
   ·仿真技术工程应用中的优势与发展前景第43-44页
   ·建立空气悬架虚拟样机模型第44-48页
     ·几何模型参数第45页
     ·力学特性参数第45-46页
     ·虚拟样机模型创建第46-48页
   ·仿真动画第48-49页
   ·仿真数值结果分析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6章 基于仿真结果对空气悬架优化第52-70页
   ·优化设计的目标第52页
   ·降低刚度方案一:更换有效容积增大的空气弹簧第52-53页
     ·原因与方法第52页
     ·更换空气弹簧后的结果对比第52-53页
   ·降低刚度方案二:优化关键点位置第53页
   ·DOE 试验设计软件 ADAMS/Insight 简介第53-54页
   ·创建设计变量、约束条件及目标函数第54-60页
     ·设计变量第54-56页
     ·约束条件第56-58页
     ·目标函数第58-60页
   ·悬架优化处理第60-67页
     ·拟合回归方程第60-65页
     ·敏感度分析第65-66页
     ·优化模型第66-67页
   ·悬架优化设计后的仿真试验对比第67-68页
   ·结论分析第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7章 道路试验数据验证第70-74页
   ·道路试验数据第70-72页
   ·试车场道路试验—随机输入平顺性及操纵稳定性检测图形第72-73页
   ·试验结论第73-74页
结论及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致谢第79-80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在东风公司所发表的研究成果目录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洞庭湖蓄滞洪区人口安置研究
下一篇:电涡流缓速器结构原理与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