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4页 |
第一节 选题的由来 | 第7-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7-8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8页 |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8-9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9-15页 |
一、社区治理的相关理论 | 第10-12页 |
二、公共参与的相关理论 | 第12-13页 |
三、公共参与对社区治理的影响与作用 | 第13-15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社区治理中的公共参与研究综述 | 第15-24页 |
一、美国社区治理中的公共参与之研究 | 第15-18页 |
二、国内社区治理中的公共参与之研究 | 第18-22页 |
三、国内外社区治理与公共参与的对比分析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社区治理中公共参与的演变及作用 | 第24-34页 |
第一节 全球化对公共参与的影响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公共参与的演变 | 第25-27页 |
一、公共参与价值取向的变迁 | 第25-26页 |
二、公共参与意识的转变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公共参与的作用 | 第27-30页 |
一、公共参与的积极效应 | 第27-28页 |
二、公共参与的消极作用 | 第28-30页 |
第四节 社区治理中公共参与的主要途径及其特征 | 第30-34页 |
一、公共参与的主要途径 | 第30-31页 |
二、公共参与的特征 | 第31-34页 |
第三章 上海社区治理中的公共参与之实证研究 | 第34-46页 |
第一节 传统街坊制社区的公共参与实证研究 | 第34-42页 |
案例1:在居委会层面,实行“四个轮子一匹马”的居民自治模式 | 第35-38页 |
案例2:在社区(街道)层面实行“社区共治委员会”的多元共治模式 | 第38-40页 |
案例3:在政府层面实行政府依法条块共治模式 | 第40-42页 |
第二节 国际化居住社区的公共参与实证研究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启示 | 第43-46页 |
第四章 社区治理中公共参与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 第46-52页 |
第一节 社区治理中公共参与的主要问题 | 第46-49页 |
第二节 社区治理中公共参与的障碍与原因分析 | 第49-52页 |
第五章 完善社区公共参与的对策与思考 | 第52-57页 |
第一节 完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渠道 | 第52-53页 |
第二节 营造公共参与的环境 | 第53-54页 |
第三节 拓展公共参与的途径 | 第54-55页 |
第四节 构建公共参与动力机制 | 第55-57页 |
结束语 | 第57-58页 |
附件一:潍坊社区委员会章程 | 第58-60页 |
附件二:潍坊新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机关内部架构设置 | 第60-61页 |
附件三:潍坊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机关内部架构 | 第61-62页 |
附件四:潍坊社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机关内部架构图 | 第62-63页 |
附件五:潍坊社区党工委办事处机关内部架构图 | 第63-64页 |
附件六:2005年—2009 年潍坊社区代表会议测评汇总 | 第64-67页 |
附件七:潍坊社区委员会成员名单 | 第67-68页 |
附件八:2007年潍坊街道党政领导与市民共商和谐社区安排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一、专著类 | 第69-72页 |
二、学位论文类 | 第72-73页 |
后记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