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阳光私募”透视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之路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引言 | 第7-11页 |
·选题背景 | 第7页 |
·选题意义 | 第7-8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8-9页 |
·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2 对私募基金的基本认识 | 第11-19页 |
·内涵 | 第11页 |
·种类与形式 | 第11-13页 |
·产生原因 | 第13-14页 |
·作用 | 第14-15页 |
·特点 | 第15-16页 |
·风险 | 第16-17页 |
·定义 | 第17-19页 |
3 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状况 | 第19-23页 |
·发展阶段 | 第19-20页 |
·主要形式 | 第20-21页 |
·规模及影响 | 第21-23页 |
4 “阳光私募”的产生与发展 | 第23-28页 |
·关于“阳光私募” | 第23页 |
·“阳光私募”的产生 | 第23-24页 |
·“阳光私募”发展 | 第24-28页 |
5 “阳光私募”与其他基金的比较分析 | 第28-51页 |
·“阳光私募”等基金面临的整体环境 | 第28-30页 |
·与“非阳光私募”的比较分析 | 第30-34页 |
·关于“非阳光私募” | 第30页 |
·相对优势 | 第30-32页 |
·相对劣势 | 第32页 |
·对比分析 | 第32-34页 |
·与公募证券基金的比较分析 | 第34-41页 |
·关于公募证券基金 | 第34-35页 |
·相对优势 | 第35-37页 |
·相对劣势 | 第37-39页 |
·对比分析 | 第39-41页 |
·与国外“对冲基金”的比较分析 | 第41-47页 |
·关于“对冲基金 | 第41-43页 |
·相对优势 | 第43-44页 |
·相对劣势 | 第44-45页 |
·对比分析 | 第45-47页 |
·三个基金群体业绩比较分析 | 第47-48页 |
·总体分析 | 第48-51页 |
·发展我国私募基金势在必行 | 第48-49页 |
·发展方向与发展原则 | 第49-51页 |
6 发展我国私募基金方案与建议 | 第51-60页 |
·立法角度 | 第51-52页 |
·明确法律地位 | 第51-52页 |
·设定准入制度 | 第52页 |
·监管角度 | 第52-55页 |
·制定运作行为标准 | 第53页 |
·净化私募基金市场 | 第53-54页 |
·重点解决信息披露 | 第54页 |
·支持私募基金发展 | 第54-55页 |
·市场建设角度 | 第55-57页 |
·解决公、私合营,防止公募化倾向 | 第55-56页 |
·引入做空机制,推出更多投资品种 | 第56页 |
·推进市场开放,引进国外机构投资者 | 第56-57页 |
·加快我国信用评级体系建设 | 第57页 |
·促进私募基金融入国际市场 | 第57页 |
·自我发展角度 | 第57-60页 |
·加强业务创新能力 | 第58页 |
·加强自我约束能力 | 第58页 |
·改善自身治理结构 | 第58-60页 |
7 总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