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安塞贺庄油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及油藏特征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9-11页 |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完成工作量 | 第12-13页 |
·取得的主要成果认识 | 第13-15页 |
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18页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5-16页 |
·延长组地层及沉积特征 | 第16-18页 |
3 小层划分与沉积微相分析 | 第18-35页 |
·小层精细划分与对比 | 第18-24页 |
·精细划分的依据和原则 | 第18-19页 |
·地层划分、对比 | 第19-24页 |
·地层划分对比结果 | 第24页 |
·沉积相研究 | 第24-35页 |
·沉积相划分依据 | 第25-29页 |
·研究区沉积微相及其特征 | 第29-31页 |
·骨架砂体剖面结构 | 第31-35页 |
4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 第35-76页 |
·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 | 第35-53页 |
·储层的岩石学特征 | 第35-37页 |
·填隙物和胶结物特征 | 第37-41页 |
·孔隙类型 | 第41-44页 |
·孔隙结构特征 | 第44-51页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51-53页 |
·储层层内非均质性 | 第53-60页 |
·粒度韵律与渗透率韵律性 | 第53-54页 |
·砂体形态及渗透率各向异性 | 第54页 |
·层内渗透率非均质程度 | 第54-56页 |
·层内夹层 | 第56-60页 |
·储层层间非均质性 | 第60-63页 |
·砂体发育程度及特点 | 第60-62页 |
·层间渗透率非均质性 | 第62页 |
·层间隔层分布特征 | 第62-63页 |
·储层平面非均质性 | 第63-70页 |
·有效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 第63-66页 |
·平面砂体形态及面积 | 第66-67页 |
·平面孔隙度渗透率非均质性 | 第67-70页 |
·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 | 第70-76页 |
·沉积因素控制储层的非均质性 | 第71-72页 |
·成岩作用可以改变储层的储集性能 | 第72-76页 |
5 油藏地质特征 | 第76-91页 |
·研究区油气分布特征 | 第76-81页 |
·油气纵向分布特征 | 第76-78页 |
·油气横向分布特征 | 第78-81页 |
·油藏类型及特征 | 第81-83页 |
·影响油气富集规律因素分析 | 第83-87页 |
·运移通道、距离控制油藏规模 | 第83-84页 |
·沉积微相控制油气聚集 | 第84-86页 |
·局部构造有一定控制作用 | 第86-87页 |
·致密岩层上倾遮挡 | 第87页 |
·油藏综合评价 | 第87-91页 |
结论与认识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