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0 引言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 股市泡沫理论 | 第19-31页 |
·股市泡沫概念的界定 | 第19-21页 |
·股市泡沫的分类 | 第21-22页 |
·根据泡沫形成的原因划分 | 第21页 |
·根据泡沫的运行特征划分 | 第21页 |
·根据泡沫形成时的预期划分 | 第21-22页 |
·理性泡沫理论 | 第22-26页 |
·理性泡沫的基本模型 | 第23-25页 |
·理性泡沫的典型形式 | 第25-26页 |
·非理性泡沫理论 | 第26-31页 |
·认知偏差 | 第27-28页 |
·噪音交易者模型 | 第28-29页 |
·正反馈交易模型 | 第29-31页 |
2 我国 A 股市场泡沫的形成与表现 | 第31-50页 |
·我国A 股市场泡沫的形成过程 | 第31-32页 |
·我国A 股市场泡沫的表现 | 第32-36页 |
·投资者开户数剧增 | 第32-34页 |
·换手率过高 | 第34-35页 |
·高市盈率 | 第35-36页 |
·股市泡沫形成的一般经济背景与特殊经济背景 | 第36-44页 |
·股市泡沫形成的一般经济背景 | 第36-42页 |
·我国A 股市场泡沫特殊的经济背景 | 第42-44页 |
·A 股市场泡沫破裂的过程及原因分析 | 第44-50页 |
·A 股市场泡沫破裂的过程 | 第45页 |
·A 股市场泡沫破裂的原因 | 第45-50页 |
3 股市泡沫的度量方法 | 第50-59页 |
·股利折现模型 | 第50-52页 |
·市盈率法 | 第52-53页 |
·托宾Q 比率法 | 第53-54页 |
·股市相对成长性法 | 第54页 |
·F-O 剩余收益估值模型理论 | 第54-59页 |
·剩余收益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54-55页 |
·剩余收益估值模型 | 第55-59页 |
4 F-O 模型对 A 股市场泡沫测算的实证研究 | 第59-67页 |
·模型选取 | 第59-60页 |
·数据来源及变量确定 | 第60-63页 |
·A 股市场泡沫测算的实证结果 | 第63-65页 |
·结果分析 | 第65-67页 |
5 股市泡沫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67-70页 |
·股市泡沫对经济发展产生的促进作用 | 第67-68页 |
·股市泡沫的危害性 | 第68页 |
·造成收入分配不合理,加剧社会贫富差距 | 第68-69页 |
·增加金融风险,引发金融危机 | 第69-70页 |
6 防范股市非理性泡沫的对策建议 | 第70-76页 |
·对境外企业开放境内资本市场,全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 第71-72页 |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72-73页 |
·丰富金融交易产品和投资渠道 | 第73页 |
·培育成熟的机构投资者 | 第73-74页 |
·通过非政府金融机构定期发布泡沫指数 | 第74-7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页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76-77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个人简历 | 第84-85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