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围填海规划评价体系研究--以罗源湾为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前言 | 第10-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对我国围填海活动的回顾与思考 | 第12-15页 |
| ·我国围填海规划现状 | 第15-16页 |
| ·围填海评价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存在问题及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2 海湾围填海规划评价体系的提出 | 第19-28页 |
| ·评价内容 | 第19-20页 |
| ·海湾围填海规划分析 | 第19页 |
| ·分阶段开展评价 | 第19-20页 |
| ·综合评价 | 第20页 |
| ·评价体系 | 第20-28页 |
| ·水动力评价 | 第20-21页 |
| ·海湾环境化学评价 | 第21-22页 |
| ·生态评价 | 第22-23页 |
| ·海洋资源评价 | 第23-25页 |
| ·社会经济影响综合评价内容与方法 | 第25-26页 |
| ·综合评估 | 第26-28页 |
| 3 围填海规划评价体系的技术方法 | 第28-43页 |
| ·按规划需求进行工况设计 | 第28-30页 |
| ·工况设计原则 | 第28-29页 |
| ·工况设计依据 | 第29页 |
| ·工况设计方法 | 第29页 |
| ·工况设计内容 | 第29-30页 |
| ·评价体系的技术方法 | 第30-41页 |
| ·水动力评价方法 | 第30-31页 |
| ·海湾环境化学评价方法 | 第31-35页 |
| ·生态评价方法 | 第35-36页 |
| ·海洋资源评价方法 | 第36页 |
| ·社会经济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 第36-37页 |
| ·综合评估法 | 第37-41页 |
| ·数据共享平台的构建 | 第41-43页 |
| 4 海湾围填海规划评价体系在罗源湾的应用 | 第43-69页 |
| ·罗源湾概况 | 第43-44页 |
| ·地理位置 | 第43页 |
| ·罗源湾海洋功能区划 | 第43-44页 |
| ·罗源湾围填海工况设计 | 第44-48页 |
| ·围(填)海规划 | 第44-45页 |
| ·围填海工况设计 | 第45-48页 |
| ·海湾围填海规划评价体系在罗源湾的应用 | 第48-62页 |
| ·水动力评价 | 第48-55页 |
| ·围填海规划方案对环境与生态影响评价 | 第55-59页 |
| ·海洋资源评价 | 第59-62页 |
| ·综合评价结论 | 第62页 |
| ·罗源湾数据共享平台的实现 | 第62-69页 |
| ·OPeNDAP 数据服务的实现 | 第62-64页 |
| ·LAS 数据服务的实现 | 第64-69页 |
| 5 结论和展望 | 第69-72页 |
| ·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 ·创新点 | 第70页 |
| ·存在问题 | 第70页 |
| ·进一步展望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个人简历 | 第75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