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网理论的战略力学分析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现实背景 | 第8页 |
·理论背景 | 第8-9页 |
·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战略需求的寻找与度量 | 第9-10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0-13页 |
·总体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第13-39页 |
·价值网理论 | 第13-18页 |
·从价值链到价值网 | 第13-16页 |
·价值网理论 | 第16-18页 |
·战略联盟的研究综述 | 第18-26页 |
·战略联盟研究现状 | 第19页 |
·弥补战略缺口的战略联盟 | 第19-20页 |
·减少交易成本的战略联盟 | 第20-21页 |
·优化资源配置的战略联盟 | 第21-22页 |
·优化社会网络的战略联盟 | 第22-23页 |
·获取知识与组织学习的战略联盟 | 第23-25页 |
·战略联盟的发展趋势 | 第25-26页 |
·场理论在社会科学中的运用 | 第26-39页 |
·社会场 | 第27-28页 |
·管理场 | 第28页 |
·经济场 | 第28-29页 |
·营销场 | 第29-30页 |
·教育场 | 第30页 |
·资源场和金融场 | 第30-31页 |
·传播场 | 第31-32页 |
·发展场 | 第32-33页 |
·引力模型 | 第33-39页 |
第三章 理论模型 | 第39-46页 |
·价值网模型及其发展 | 第39-41页 |
·价值网模型 | 第39-40页 |
·发展的价值网模型 | 第40-41页 |
·商业活动中的各个因素 | 第41-46页 |
·顾客 | 第41-42页 |
·供应商 | 第42-43页 |
·产业内竞争者 | 第43页 |
·替代品竞争者 | 第43-44页 |
·互补者 | 第44页 |
·政府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数理模型 | 第46-51页 |
·引力场 | 第46-47页 |
·引力场定义 | 第46页 |
·引力势能与引力势 | 第46-47页 |
·战略势能模型 | 第47-50页 |
·战略需求与战略势能 | 第47-48页 |
·战略势能模型 | 第48-49页 |
·战略梯度 | 第49-50页 |
·战略引力模型 | 第50-51页 |
·战略引力模型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模型变量含义解读 | 第51-62页 |
·战略引力模型中的变量 | 第51页 |
·K 的含义 | 第51-52页 |
·M~α的含义 | 第52-55页 |
·企业总资产 | 第52-53页 |
·指数参数 | 第53-55页 |
·R~β的含义 | 第55-62页 |
·战略客户与其他企业的关系 | 第55-61页 |
·指数参数 | 第61-62页 |
第六章 微软案例分析 | 第62-68页 |
·案例背景介绍 | 第62-64页 |
·微软的历史 | 第62-63页 |
·微软的产品 | 第63-64页 |
·基于战略引力模型的案例分析 | 第64-68页 |
·微软早期的战略选择 | 第64页 |
·与IBM 的合作与竞争 | 第64-65页 |
·Wintel 联盟 | 第65-67页 |
·与Google 的竞争 | 第67-6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1页 |
·全文总结 | 第68-69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69页 |
·局限性和展望 | 第69-71页 |
结束语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