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页 |
第一部分 保证期间的理论问题 | 第9-26页 |
第一节 保证期间立法的比较 | 第10-15页 |
一、国内外立法模式比较 | 第10-13页 |
(一) 未规定保证期间的立法模式 | 第10-11页 |
(二) 明确规定保证期间的立法模式 | 第11-13页 |
二、设立保证期间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第13-15页 |
第二节 保证期间的界定 | 第15-26页 |
一、保证期间的法律性质 | 第16-23页 |
(一) 保证期间性质的学说争议 | 第16-17页 |
(二) 保证期间特征的分析 | 第17-19页 |
(三) 保证期间性质的辨析 | 第19-22页 |
(四) 对保证期间性质的重新界定 | 第22-23页 |
二、保证期间的定义 | 第23-26页 |
第二部分 保证期间具体问题研究 | 第26-43页 |
第一节 保证期间的计算问题 | 第26-34页 |
一、保证期间的起算问题 | 第26-29页 |
(一) 未约定主债务履行期时保证期间的起算 | 第27页 |
(二) 一般保证的保证期间起算 | 第27-28页 |
(三) 主债务分期履行的保证期间的起算 | 第28页 |
(四) 主合同预期违约时保证期间的起算 | 第28-29页 |
二、保证期间长度的确定 | 第29-34页 |
(一) 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 | 第29-30页 |
(二) 约定的保证期间长于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2年 | 第30-31页 |
(三) 保证期间约定为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 | 第31-32页 |
(四) 主债务履行期变更对保证期间的影响 | 第32-34页 |
第二节 保证期间与相关诉讼时效的关系 | 第34-43页 |
一、保证期间与主合同诉讼时效的关系 | 第34页 |
二、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 | 第34-41页 |
(一) 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诉讼时效的衔接问题 | 第34-37页 |
(二) 保证期间的中断问题 | 第37-41页 |
三、主合同诉讼时效与保证合同诉讼时效的关系 | 第41-43页 |
(一) 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对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的影响 | 第41-42页 |
(二) 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对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的影响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后记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