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60页 |
第一节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技术的概述 | 第19-29页 |
第二节 微渗析取样与液相色谱电化学技术的联用 | 第29-33页 |
第三节 光电化学的概述及其研究进展 | 第33-42页 |
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第42-47页 |
第五节 本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 第47-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0页 |
第二章 四氢生物蝶呤对大鼠纹状体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影响的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研究 | 第60-72页 |
1.前言 | 第60-61页 |
2.实验部分 | 第61-6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61-62页 |
·Pt-Pd纳米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62页 |
·大鼠纹状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活体检测 | 第62-63页 |
3.结果与讨论 | 第63-69页 |
·纳米修饰电极的表征 | 第63页 |
·BH_4在裸玻碳电极和Pt-Pd纳米修饰电极上的DPV响应 | 第63-64页 |
·色谱电化学条件的选择 | 第64-65页 |
·色谱电化学检测器性能 | 第65-67页 |
·微渗析的相对回收率 | 第67页 |
·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67-69页 |
4.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第三章 内源性神经毒素(R)-Salsolinol和N-Methyl-(R)-salsolinol对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影响的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研究 | 第72-84页 |
1.前言 | 第72-74页 |
2.实验部分 | 第74-75页 |
·试剂 | 第74页 |
·仪器 | 第74页 |
·玻碳电极的预处理以及ACh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74页 |
·实验动物模型建立 | 第74-75页 |
·活体微渗析取样 | 第75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75页 |
3.结果与讨论 | 第75-81页 |
·乙酰胆碱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 第75-76页 |
·ACh修饰电极对(R)-Sal的电催化 | 第76-77页 |
·流体伏安分析(HDV) | 第77页 |
·流动相pH值的影响 | 第77-78页 |
·流动相中甲醇含量的影响 | 第78页 |
·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R)-Sal,(R)-NMSal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线性方程,检测限和重现性 | 第78-79页 |
·微渗析取样实验的回收率 | 第79页 |
·动物活体实验 | 第79-81页 |
4.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第四章 内源性神经毒素对多巴胺能和胆碱能神经元损伤的液相色谱-电化学研究 | 第84-95页 |
1.前言 | 第84-86页 |
2.实验部分 | 第86-88页 |
·试剂 | 第86页 |
·动物实验 | 第86页 |
·微渗析活体取样 | 第86-87页 |
·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色谱分析 | 第87页 |
·乙酰胆碱含量的电化学分析 | 第87页 |
·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检测 | 第87-88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88页 |
3.结果与讨论 | 第88-92页 |
·实验结果 | 第88-91页 |
·结果讨论 | 第91-92页 |
4.结论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第五章 新型微渗析取样-电化学检测装置用于内源性神经毒素对胆碱能系统的损伤研究 | 第95-106页 |
1.前言 | 第95-96页 |
2.实验部分 | 第96-98页 |
·试剂 | 第96-97页 |
·仪器 | 第97页 |
·ACh/Ch和Ch生物传感器的制备 | 第97-98页 |
·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98页 |
3.结果与讨论 | 第98-103页 |
·间苯二胺与酪胺的电聚合 | 第98-99页 |
·电极的表征 | 第99页 |
·ACh/Ch和Ch传感器的动力学研究 | 第99-100页 |
·ACh/Ch和Ch传感器的选择性、重现性和检测限 | 第100-101页 |
·ACh和Ch的同时检测 | 第101-102页 |
·内源性神经毒素对胆碱能系统的损伤研究 | 第102-103页 |
4.结论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6页 |
第六章 内源性神经毒素N-Methyl-(R)-salsolinol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损伤的光电分析化学研究 | 第106-118页 |
1.前言 | 第106-107页 |
2.实验部分 | 第107-109页 |
·试剂 | 第107-108页 |
·仪器 | 第108页 |
·TiO_2 NTs电极的制备 | 第108页 |
·Au-TiO_2-AChE复合体系的建立 | 第108页 |
·电极的表征 | 第108-109页 |
3.结果与讨论 | 第109-114页 |
·电极的表征 | 第109-110页 |
·Au-TiO_2-AChE复合体系的光电化学性质 | 第110-112页 |
·光照强度的影响 | 第112页 |
·电位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R)-NMSal对AChE活性抑制作用的光电化学研究 | 第113-114页 |
4.结论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8页 |
附录: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118-120页 |
致谢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