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6页 |
| ·志贺菌属的危害性及其耐药性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 ·AcrAB-TolC 外输泵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Tol-Pal 系统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多药耐药调控蛋白MarA 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实时定量PCR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第14页 |
| ·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4-15页 |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6-25页 |
| ·试验菌种 | 第16页 |
| ·试验设备与试剂 | 第16页 |
| ·主要试验设备 | 第16页 |
| ·主要试验试剂 | 第16页 |
| ·目的片段的克隆与测序 | 第16-21页 |
| ·福氏志贺菌21573 株的培养 | 第17页 |
| ·福氏志贺菌21573 株总RNA 的提取 | 第17页 |
| ·反转录试验 | 第17-18页 |
| ·目的片段的PCR 扩增 | 第18-19页 |
| ·目的片段的回收 | 第19页 |
| ·目的片段的克隆与测序 | 第19-21页 |
| ·福氏志贺菌21573 株多药耐药性的实验室诱导 | 第21-23页 |
| ·福氏志贺菌21573 标准菌株MIC 的测定 | 第21-22页 |
| ·福氏志贺菌21573 株多药耐药性的诱导 | 第22页 |
| ·福氏志贺菌21573 诱导株多药耐药性的判定 | 第22-23页 |
| ·福氏志贺菌21573 诱导株各个世代耐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测定 | 第23页 |
| ·各个世代诱导菌总RNA 的提取及RT 反应 | 第23页 |
| ·各个世代诱导菌总RNA 中目的基因mRNA 的含量测定 | 第23页 |
| ·细菌形态学观察 | 第23-24页 |
| ·数据分析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结果 | 第25-33页 |
| ·目的序列的克隆与测序 | 第25-26页 |
| ·福氏志贺菌 21573 环丙沙星诱导株的耐药性 | 第26-27页 |
| ·福氏志贺菌21573 环丙沙星诱导株不同世代目的基因表达变化 | 第27-31页 |
| ·marA 基因表达水平与福氏志贺菌21573 多药耐药的关系 | 第29页 |
| ·AcrAB-TolC 与福氏志贺菌21573 多药耐药的关系 | 第29页 |
| ·Tol-Pal 与福氏志贺菌21573 多药耐药的关系 | 第29-30页 |
| ·marA 基因与其它目的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 第30-31页 |
| ·福氏志贺菌21573 环丙沙星诱导株细菌形态学观察结果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33-38页 |
|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对细菌多药耐药性获得的影响 | 第33-34页 |
| ·志贺菌多药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 第34-35页 |
| ·MarA 蛋白与细菌多药耐药性之间的关系 | 第35页 |
| ·AcrAB-TolC 外输泵与细菌多药耐药性之间的关系 | 第35-36页 |
| ·Tol-Pal 系统与细菌多药耐药性之间的关系 | 第36-38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作者简历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