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河口滑坡成因机理与运动特征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20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 ·地震滑坡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高速远程滑坡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第2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 | 第20-30页 |
| ·自然地理 | 第20-21页 |
| ·地形地貌 | 第21-22页 |
| ·地层岩性 | 第22-24页 |
| ·震旦系 | 第22-23页 |
| ·寒武系 | 第23页 |
| ·第四系 | 第23-24页 |
| ·地质构造 | 第24-26页 |
|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 第26-28页 |
| ·新构造运动 | 第26页 |
| ·地震 | 第26-28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8-30页 |
| ·基岩裂隙潜水 | 第29页 |
| ·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 | 第29页 |
| ·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 | 第29-30页 |
| 第3章 滑坡基本特征及其运动分区 | 第30-54页 |
| ·滑坡概况 | 第30-32页 |
| ·滑坡基本特征 | 第32-33页 |
| ·斜坡地质结构特征 | 第33-38页 |
| ·地形地貌 | 第33-34页 |
| ·地层岩性 | 第34-35页 |
| ·地质构造 | 第35-38页 |
| ·斜坡岩体结构特征 | 第38-43页 |
| ·滑源区岩体结构特征 | 第39-41页 |
| ·崩塌区岩体结构特征 | 第41-43页 |
| ·滑床岩体结构特征 | 第43页 |
| ·滑坡运动分区 | 第43-54页 |
| ·滑坡启动区(Ⅰ区) | 第44-48页 |
| ·滑坡运动区(Ⅱ区) | 第48-50页 |
| ·滑坡碎屑流堆积区(Ⅲ区) | 第50-54页 |
| 第4章 滑坡成因机理分析 | 第54-69页 |
| ·地震对滑坡的作用分析 | 第54-58页 |
| ·地震波对滑坡的作用 | 第54-56页 |
| ·岩体结构类型对地震的响应 | 第56-58页 |
| ·断层对滑坡的影响分析 | 第58-62页 |
| ·区域性断层及上盘效应 | 第58-59页 |
| ·滑坡区石砍断层与地表破裂 | 第59-62页 |
| ·滑坡强震作用下成因机理分析 | 第62-69页 |
| ·加速度高程放大作用 | 第62-64页 |
| ·超强地震加速度作用 | 第64-65页 |
| ·地震的长持时作用 | 第65页 |
| ·滑坡破坏过程 | 第65-69页 |
| 第5章 滑坡运动特征研究 | 第69-74页 |
| ·东河口滑坡运动全过程 | 第69页 |
| ·滑坡运动速度计算 | 第69-73页 |
| ·动量传递法 | 第69-72页 |
| ·反推计算法 | 第72-73页 |
| ·滑坡高速、远程运动机理研究 | 第73-74页 |
| 结论 | 第74-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