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选题原因 | 第12-13页 |
·理论基础介绍 | 第13-14页 |
·论题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自然环境背景 | 第14-15页 |
·社会文化背景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概述——环境行为学 | 第20-37页 |
·环境行为学概念出现背景 | 第20-21页 |
·环境行为学概念 | 第21-30页 |
·人——行为的主体 | 第21-25页 |
·概念关键词——行为 | 第25-26页 |
·概念关键词——环境 | 第26-28页 |
·人、行为、环境之间的关系 | 第28-30页 |
·环境行为学在建筑方面的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环境行为现象(Environment-Behavior Phenomena) | 第30-31页 |
·使用者的需要(Need) | 第31页 |
·行为场所(Behavior Setting) | 第31-32页 |
·适应性(Fitness) | 第32页 |
·行为地图(Behavior Map) | 第32页 |
·环境-行为学研究方法 | 第32-35页 |
·文献分析法 | 第33页 |
·观察法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宏观层次空间——西递的村落空间 | 第37-53页 |
·村落空间之村落选址 | 第38-41页 |
·自然环境的影响 | 第38-40页 |
·风水理念的影响 | 第40-41页 |
·村落空间之道路走势 | 第41-45页 |
·道路起源阶段 | 第42页 |
·道路发展阶段 | 第42-44页 |
·道路定型阶段 | 第44-45页 |
·村落空间之建筑布局 | 第45-49页 |
·公共建筑 | 第46-47页 |
·商业性布局 | 第47页 |
·住宅建筑 | 第47-49页 |
·村落空间中人的行为总体分布 | 第49-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中观层次空间——西递的邻里空间 | 第53-70页 |
·相关概念介绍 | 第53-55页 |
·邻里 | 第53-54页 |
·“场” | 第54-55页 |
·阴角空间 | 第55页 |
·邻里空间之巷道空间 | 第55-59页 |
·巷道空间的级别分类 | 第55-58页 |
·不同巷道空间的行为研究 | 第58-59页 |
·邻里空间之桥的空间 | 第59-63页 |
·桥的分类 | 第59-61页 |
·桥的意义 | 第61-63页 |
·西递村落之“场”空间 | 第63-69页 |
·广场空间 | 第63-65页 |
·巷道交叉口 | 第65-67页 |
·公共设施附近空间 | 第67-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微观层次空间——西递的私宅空间 | 第70-82页 |
·天井、厅堂空间 | 第70-73页 |
·天井空间——内部的开放性空间 | 第70-72页 |
·厅堂空间——共享流动空间 | 第72-73页 |
·私宅空间——序列性 | 第73-76页 |
·141 号住宅实例分析 | 第73-74页 |
·临溪别墅实例分析 | 第74-75页 |
·148 号住宅实例分析 | 第75-76页 |
·窗的内外区别 | 第76-78页 |
·储藏空间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六章 传统徽州人居空间对现代人居空间的启示 | 第82-89页 |
·现代徽州人居空间发展的背景资料 | 第82-84页 |
·现代徽州人居空间现状调研 | 第84-87页 |
·住宅功能布置 | 第85页 |
·住宅建筑材料 | 第85-86页 |
·住宅建筑形式 | 第86-87页 |
·徽州传统人居空间对现代人居空间的启发 | 第87-89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2-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