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闸井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燃气闸井系统的安全性 | 第15-20页 |
·人-机-环境系统 | 第15-17页 |
·安全系统工程 | 第17页 |
·燃气闸井人-机-环境系统 | 第17-18页 |
·燃气闸井系统的安全性 | 第18-20页 |
3 燃气闸井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0-33页 |
·燃气闸井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20-21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20-21页 |
·指标体系建立步骤 | 第21页 |
·人、机、环安全评价指标 | 第21-29页 |
·人的因素 | 第21-23页 |
·设备因素 | 第23-24页 |
·环境因素 | 第24-26页 |
·物的因素 | 第26页 |
·技术因素 | 第26-27页 |
·安全管理指标 | 第27-29页 |
·闸井运行安全评价指标 | 第29-30页 |
·运行条件安全评价指标 | 第29-30页 |
·运行过程安全评价指标 | 第30页 |
·结论 | 第30-33页 |
4 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介绍 | 第33-41页 |
·理论概述 | 第33页 |
·相关概念 | 第33-34页 |
·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 第34-41页 |
·确定指标权重 | 第34-36页 |
·制定评价指标的评分等级标准 | 第36页 |
·求评价样本矩阵 | 第36-37页 |
·确定评价灰类 | 第37-39页 |
·计算灰色评价系数 | 第39页 |
·计算灰色评价权向量及权矩阵 | 第39页 |
·综合评价 | 第39-41页 |
5 燃气闸井安全评价指标的分析 | 第41-63页 |
·安全型燃气闸井的基本构架 | 第41-42页 |
·多层次灰色评价法 | 第42-63页 |
·确定指标的权重 | 第42-49页 |
·制定评价指标的评分等级标准 | 第49页 |
·求评价样本矩阵 | 第49-50页 |
·确定评价灰类 | 第50-52页 |
·计算灰色评价系数 | 第52-57页 |
·计算灰色评价权向量和权矩阵 | 第57-60页 |
·综合评价 | 第60-63页 |
6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正交试验设计 | 第63-76页 |
·试验设计原理 | 第63-64页 |
·试验设计方法研究 | 第64-70页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64-68页 |
·建模方法研究 | 第68-70页 |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70-76页 |
·极差分析 | 第70-72页 |
·方差分析 | 第72-75页 |
·最佳水平选取 | 第75-76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页 |
·燃气闸井安全化措施建议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附录1 确定指标权重 | 第81-86页 |
附录2 燃气闸井安全程度现状调查问卷 | 第86-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