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43页 |
| ·大气污染概况 | 第12-15页 |
| ·SO_2的来源、性质及危害 | 第12-13页 |
| ·NOx的来源、性质及危害 | 第13-15页 |
| ·烟气中SO_2和NOx的控制技术及发展现状 | 第15-27页 |
| ·烟气中SO_2的脱除技术 | 第15-17页 |
| ·烟气中NO_x的脱除技术 | 第17-19页 |
| ·烟气联合脱硫脱硝技术 | 第19-27页 |
| ·活性焦特性 | 第27-34页 |
| ·活性焦吸附理论 | 第28-31页 |
| ·活性焦表面化学性质及分析方法 | 第31-34页 |
| ·活性焦脱硫脱硝机理研究现状 | 第34-41页 |
| ·活性焦脱硫机理研究现状 | 第34-37页 |
| ·活性焦脱硝机理研究现状 | 第37-39页 |
| ·活性焦联合脱硫脱硝机理研究现状 | 第39-41页 |
|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41-42页 |
| ·研究内容 | 第42-43页 |
| 第二章 活性焦表征 | 第43-55页 |
| ·孔隙参数表征 | 第43-44页 |
| ·表面形貌分析(SEM) | 第44页 |
| ·表面含氧基团表征(FT-IR) | 第44-45页 |
| ·表面化学状态分析(XPS) | 第45-53页 |
| ·小结 | 第53-55页 |
| 第三章 活性焦脱除SO_2和NO的机理研究 | 第55-72页 |
| ·实验装置 | 第55-56页 |
| ·活性焦脱除SO_2的机理研究 | 第56-66页 |
| ·实验内容 | 第56-5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7-64页 |
| ·SO_2脱除机理探讨 | 第64-66页 |
| ·活性焦脱除NO的机理研究 | 第66-72页 |
| ·实验内容 | 第66-6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7-71页 |
| ·NO的脱除机理探讨 | 第71-72页 |
| 第四章 活性焦联合脱除SO_2和NO的机理研究 | 第72-85页 |
| ·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72-75页 |
| ·实验装置 | 第72页 |
| ·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72-74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74-7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75-82页 |
| ·无NH_3存在的气氛中,NO与SO_2的交互影响 | 第75-76页 |
| ·有NH_3存在的气氛中,NO与SO_2的交互影响 | 第76-78页 |
| ·NH_3对活性焦脱除NO和SO_2的影响 | 第78-79页 |
| ·吸附NH_3的活性焦脱除SO_2的影响 | 第79-82页 |
| ·小结 | 第82-85页 |
| 第五章 模拟实际工艺活性焦联合脱除SO_2和NO的研究 | 第85-97页 |
| ·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86-88页 |
| ·实验装置 | 第86页 |
| ·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86-87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87-8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8-95页 |
| ·SO_2初始浓度对吸附NH_3的活性焦脱除SO_2的影响 | 第88-89页 |
| ·NO初始浓度对吸附NH_3的活性焦脱除SO_2的影响 | 第89-90页 |
| ·反应温度对吸附NH_3的活性焦脱除SO_2的影响 | 第90-91页 |
| ·空速对吸附NH_3的活性焦脱除SO_2的影响 | 第91-92页 |
| ·烟气中SO_2对活性焦脱除NO的影响 | 第92-93页 |
| ·脱硝后的活性焦脱除S0_2的实验研究 | 第93-94页 |
| ·再生活性焦脱除NO的实验研究 | 第94-95页 |
| ·小结 | 第95-97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工作展望 | 第97-100页 |
| ·主要结论 | 第97-98页 |
| ·创新点 | 第98-99页 |
| ·本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 第99-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5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105-106页 |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