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捐赠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8页 |
第三节 研究价值 | 第18-20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捐赠的原因 | 第21-32页 |
第一节 宗教信仰 | 第21-24页 |
第二节 税收激励 | 第24页 |
第三节 自身传统 | 第24-26页 |
第四节 个人原因 | 第26-32页 |
第三章 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捐赠的现状和途径 | 第32-45页 |
第一节 获赠情况 | 第32-35页 |
第二节 获赠途径 | 第35-38页 |
第三节 获赠类型 | 第38-45页 |
第四章 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捐赠资金的管理 | 第45-55页 |
第一节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捐赠管理机构 | 第45-50页 |
第二节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捐赠管理制度 | 第50-55页 |
第五章 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捐赠的效应分析 | 第55-61页 |
第一节 对学校的影响 | 第55-57页 |
第二节 对捐赠者自身的影响 | 第57-61页 |
第六章 研究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捐赠的意义 | 第61-69页 |
第一节 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捐赠的成功经验 | 第61-62页 |
第二节 我国高等教育捐赠现状 | 第62-65页 |
第三节 对我国高等教育捐赠发展的启示 | 第65-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 | 第74-75页 |
后记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