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前言 | 第8-25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8-9页 |
二、田野点介绍和选题意义 | 第9-13页 |
(一) 田野点介绍 | 第9-12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一) 社团方面的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二) 对已有研究的总体评述及本研究的贡献 | 第18-19页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一) "社团"概念的界定 | 第19页 |
(二) "学生社团"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三) "民族高校"概念的界定 | 第20页 |
(四) "民族高校学生社团"概念的界定 | 第20-21页 |
(五) "校园文化"概念的界定 | 第21-22页 |
五、本研究采用的理论范式——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 | 第22-23页 |
六、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3-25页 |
(一) 调查对象 | 第23页 |
(二) 调查方法 | 第23-25页 |
第一章 中央民族大学社团的历史与现状 | 第25-44页 |
第一节 成长的笔记——中央民族大学社团社联的发展历程 | 第25-30页 |
一、中央民族大学社团联合会简介 | 第25-26页 |
二、中央民族大学社团社联的发展历程 | 第26-28页 |
三、那些曾经走过的岁月——历任优秀社团人访谈摘录 | 第28-30页 |
第二节 中央民族大学社团的发展现状 | 第30-44页 |
一、中央民族大学社团发展的基本现状 | 第30-37页 |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37-44页 |
第二章 中央民族大学社团文化的育人功能 | 第44-62页 |
第一节 花季的青春——我与社团共成长 | 第44-56页 |
第二节 社团文化的育人功能 | 第56-62页 |
一、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 第56-58页 |
二、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 第58页 |
三、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拓展文化视野 | 第58-59页 |
四、锻炼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 第59-60页 |
五、培养责任意识与团队精神 | 第60-62页 |
第三章 中央民族大学社团文化建设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 第62-66页 |
第一节 影响和制约学生社团发展的问题分析 | 第62-64页 |
一、社团层面的问题 | 第62-64页 |
二、学校层面的问题 | 第64页 |
第二节 加强中央民族大学社团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64-66页 |
一、完善社团管理机制,形成约束力 | 第64页 |
二、社团指导老师的专业化、职业化 | 第64-65页 |
三、加大对社团的扶持力度 | 第65页 |
四、加大社团外联工作的开展 | 第65页 |
五、培养社团成员的创新意识 | 第65-66页 |
第四章 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与中央民大社团文化建设 | 第66-70页 |
第一节 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 | 第66-67页 |
第二节 多元文化整合教育视野下的中央民大社团文化建构 | 第67-68页 |
第三节 构建中央民族大学和谐校园文化 | 第68-70页 |
结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附录一:中央民族大学学生社团一览表 | 第77-78页 |
附录二:访谈提纲 | 第78-80页 |
本科生参加社团情况调查问卷 | 第80-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2-83页 |
后记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