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10-3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28页 |
| ·倡导综合管理与流域管理的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 ·国外的水管理实践 | 第13-16页 |
| ·我国的水管理发展及新《水法》规定 | 第16-19页 |
| ·我国发展水市场的代表性观点 | 第19-25页 |
| ·国外水务市场配置经验 | 第25-26页 |
| ·塔河水权市场研究述评 | 第26-28页 |
| ·研究思路、方法 | 第28-31页 |
|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31-32页 |
| ·研究特色与不足 | 第32-34页 |
|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34-55页 |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34-44页 |
| ·产权 | 第34-36页 |
| ·水资源 | 第36-38页 |
| ·水权 | 第38-40页 |
| ·水权市场 | 第40-41页 |
| ·可持续的水利用 | 第41-42页 |
| ·生态环境需水 | 第42-44页 |
| ·理论基础 | 第44-55页 |
| ·国外典型水权制度 | 第44-48页 |
| ·系统论 | 第48-49页 |
| ·生态安全格局 | 第49-50页 |
| ·“点-轴系统”理论 | 第50-53页 |
| ·生态经济效益观 | 第53-55页 |
| 第3章 塔里木河流域现状及历史演变 | 第55-89页 |
| ·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 | 第55-67页 |
| ·自然地理 | 第55-59页 |
| ·生态环境 | 第59-67页 |
| ·绿洲 | 第67-74页 |
| ·绿洲的特点 | 第68-70页 |
| ·产业演变 | 第70-71页 |
| ·空间演变 | 第71页 |
| ·环境演变 | 第71-74页 |
| ·社会经济 | 第74-80页 |
| ·现状概况 | 第74-75页 |
| ·变化 | 第75-80页 |
| ·水资源 | 第80-85页 |
| ·初始型 | 第80-81页 |
| ·发展型 | 第81-83页 |
| ·增长型 | 第83-84页 |
| ·协调持续型 | 第84-85页 |
| ·变迁原因 | 第85-89页 |
| ·自然条件 | 第85-86页 |
| ·人类活动 | 第86-87页 |
| ·人口增长 | 第87-88页 |
| ·管理不善 | 第88-89页 |
| 第4章 塔里木河流域治理回顾与反思 | 第89-109页 |
| ·流域的治理工作 | 第89-91页 |
| ·资源调查、考察与流域规划 | 第89-90页 |
| ·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 第90页 |
| ·塔里木河干流整治工作 | 第90页 |
| ·水政水资源管理 | 第90-91页 |
| ·流域治理总体思路及方案 | 第91-97页 |
| ·治理思路 | 第91-92页 |
| ·治理方案 | 第92-97页 |
| ·水资源配置现状 | 第97-99页 |
| ·反思 | 第99-104页 |
| ·修建山区水库 | 第99-100页 |
| ·利用地下水 | 第100-101页 |
| ·地州水量分配 | 第101-102页 |
| ·生态用水 | 第102-103页 |
| ·水资源管理 | 第103-104页 |
| ·近期治理效果 | 第104-109页 |
| ·治理进程 | 第104-105页 |
| ·问题及原因 | 第105-109页 |
| 第5章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战略 | 第109-149页 |
| ·目标 | 第109-111页 |
| ·流域发展战略目标 | 第109-110页 |
| ·水资源管理流程再造 | 第110-111页 |
| ·约束条件 | 第111-129页 |
| ·自然及生态环境 | 第111-116页 |
| ·国家安全 | 第116-119页 |
| ·经济发展 | 第119-126页 |
| ·社会发展 | 第126-129页 |
| ·水资源配置规划 | 第129-139页 |
| ·水资源配置的原则 | 第129页 |
| ·水资源系统 | 第129-131页 |
| ·绿洲-河流空间布局 | 第131-134页 |
| ·水资源配置模型 | 第134-139页 |
| ·水资源调控措施 | 第139-146页 |
| ·水量调控方法的发展 | 第139-140页 |
| ·人工调控与自然调控 | 第140-142页 |
| ·系统调控 | 第142-145页 |
| ·蓄水工程 | 第145-146页 |
| ·绿洲管理 | 第146-149页 |
| ·天然绿洲 | 第146页 |
| ·绿洲景观 | 第146-147页 |
| ·水资源管理 | 第147-149页 |
| 第6章 塔里木河流域初始水权配置 | 第149-159页 |
| ·水权 | 第149页 |
| ·配置前提 | 第149-151页 |
| ·流域整体水土规划 | 第150页 |
| ·初始水权界定的前提 | 第150-151页 |
| ·配置原则 | 第151-153页 |
| ·可持续利用原则 | 第152页 |
| ·公平公正原则 | 第152页 |
| ·权责统一原则 | 第152-153页 |
| ·配置模型 | 第153-157页 |
| ·配置单元 | 第153-154页 |
| ·构想模型 | 第154-157页 |
| ·水权界定依据 | 第157-159页 |
| ·耕地面积 | 第157-158页 |
| ·人口 | 第158-159页 |
| 第7章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 | 第159-180页 |
| ·水市场 | 第159-162页 |
| ·水价 | 第162-172页 |
| ·水价概念 | 第162-163页 |
| ·市场水价失真 | 第163-164页 |
| ·水价失灵 | 第164-170页 |
| ·农业水价 | 第170-172页 |
| ·水权交易 | 第172-175页 |
| ·水权补偿 | 第172-173页 |
| ·水权市场层次 | 第173-175页 |
| ·供水与计量 | 第175-176页 |
| ·市场体系 | 第176-1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80-193页 |
| 致谢 | 第193-194页 |
| 作者简历 | 第1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