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1 逍遥散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中医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临床研究 | 第13-14页 |
·实验研究 | 第14-15页 |
·小结 | 第15页 |
2 昼夜节律与时辰药理学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昼夜节律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时辰药理学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3 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体内药物浓度法 | 第20-21页 |
·生物效应法 | 第21-22页 |
·药动-药效结合模型 | 第22页 |
·证治药动学 | 第22-24页 |
4 立题依据 | 第24页 |
5 创新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昼夜给予逍遥散对急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 第26-3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实验动物 | 第26页 |
·实验药物及制备 | 第26页 |
·实验主要试剂 | 第26-27页 |
·实验主要仪器 | 第2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造模与分组 | 第27页 |
·给药方法 | 第27-28页 |
·观察项目与指标测定 | 第28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28页 |
3 结果 | 第28-33页 |
·一般行为 | 第28-29页 |
·体重变化 | 第29-30页 |
·血清中ALT、AST的含量 | 第30-31页 |
·肝组织中SOD和MDA的含量 | 第31-32页 |
·肝组织病理学 | 第32-33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昼夜给予逍遥散对慢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 第35-4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实验动物 | 第35页 |
·实验药物及制备 | 第35页 |
·实验主要试剂 | 第35页 |
·实验主要仪器 | 第3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造模与分组 | 第35-36页 |
·给药方法 | 第36页 |
·观察项目与指标测定 | 第36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36页 |
3 结果 | 第36-43页 |
·一般行为 | 第36-37页 |
·血清中ALT、AST、TP、ALB、A/G、HyP和T-BIL的含量 | 第37-40页 |
·肝组织中SOD、MDA、GSH-PX和ChE的含量 | 第40-42页 |
·肝组织病理学 | 第42-43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43-45页 |
第四章 逍遥散在肝损伤模型大鼠的药动学及其昼夜比较 | 第45-5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实验动物 | 第45页 |
·实验药物及制备 | 第45页 |
·实验主要试剂 | 第45-46页 |
·实验主要仪器 | 第4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大鼠的造模 | 第46页 |
·降酶峰时的确定 | 第46页 |
·量效关系的确定及昼夜量效关系的比较 | 第46页 |
·时效关系的确定及昼夜药效动力学的比较 | 第46页 |
·时间-体存生物相当药量曲线及昼夜药物动力学的比较 | 第46-47页 |
3 结果 | 第47-55页 |
·剂量-效应曲线及昼夜比较 | 第47-48页 |
·时间-效应曲线及昼夜比较 | 第48-51页 |
·时间-体存生物相当药量曲线及昼夜比较 | 第51-54页 |
·方法学探讨 | 第54-55页 |
4 小结与结论 | 第55-58页 |
第五章 综合讨论与结论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 | 第64-66页 |
参加项目及发表论文情况 | 第66-68页 |
个人简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