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事组织论文

正视中药不良反应及完善相关监测体系的探讨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6-7页
一、中药不良反应特点及发生原因第7-19页
 (一) 药品不良反应概念第7-8页
  1.ADR定义第7页
  2.ADR分类第7-8页
 (二) 中药不良反应第8-12页
  1.中药不良反应类型第8-10页
  2.中药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第10-11页
  3.中药不良反应特点第11-12页
 (三) 中药不良反应频发的几点原因第12-19页
  1.中药的品种与质量第12-13页
  2.炮制、配伍、联用不当第13-16页
  3.剂型的改变第16-18页
  4.个体差异第18-19页
二、预防中药不良反应的几点对策第19-32页
 (一) 正确认识中药不良反应第19-20页
  1.中药不良反应不容否认第19-20页
  2.中药不良反应不应扩大化第20页
 (二) 规范管理中药材的品种和质量第20-23页
  1.药材的种植、栽培、采收标准化第20-21页
  2.完善中药品种保护制度第21-22页
  3.提高中药质量标准第22-23页
 (三) 合理用药第23-26页
  1.依法炮制第23-24页
  2.正确合理联用中西药第24页
  3.合理组方、配伍第24-26页
 (四) 对中药注射剂严格把关第26-29页
  1.加强中药注射剂研发管理第26-27页
  2.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第27-28页
  3.建立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制度第28-29页
 (五) 开展中药药动学研究第29-32页
  1.中药有效成分血药浓度法第29-30页
  2.中药生物效应法第30-31页
  3.体外培养法第31-32页
三、完善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第32-41页
 (一) 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现状第32页
 (二) 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管理模式第32-35页
  1.中药不良反应的前期警示第33-34页
  2.中药不良反应的过程监测第34-35页
  3.中药不良反应的后期评价第35页
 (三) 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的具体方法第35-41页
  1.中药不良反应自发报告系统第35-36页
  2.中药不良反应的集中监测第36-38页
  3.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的其它方法第38-41页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致谢第45-4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6-48页
个人简历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洋微生物土曲霉的代谢产物及雪莲中石油醚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
下一篇:逍遥散对肝损伤大鼠的时辰药动学、时辰药效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