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质权法律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我国应收账款质权的立法现状 | 第8-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四、本文对应收账款质权研究的期待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应收账款与应收账款质权基本问题 | 第13-22页 |
第一节 应收账款 | 第13-16页 |
一、应收账款的含义、性质 | 第13-14页 |
二、应收账款的特征 | 第14页 |
三、应收账款的范围 | 第14-16页 |
第二节 应收账款质权 | 第16-22页 |
一、应收账款质权的性质 | 第16-18页 |
二、应收账款质权的特征 | 第18-19页 |
三、应收账款质权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应收账款质权的设定与效力 | 第22-32页 |
第一节 应收账款质权的设定 | 第22-25页 |
一、登记与查询 | 第22-23页 |
二、变更登记与注销登记 | 第23-24页 |
三、登记期限与重复登记 | 第24页 |
四、异议登记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应收账款质权的效力 | 第25-32页 |
一、应收账款质权对于出质人的效力 | 第26-27页 |
二、应收账款质权对于质权人的效力 | 第27-32页 |
第三章 应收账款质押与相关制度的比较 | 第32-38页 |
第一节 应收账款质押与应收账款转让 | 第32-33页 |
一、应收账款转让的概念 | 第32页 |
二、应收账款质押与应收账款转让的差异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应收账款质押与保理 | 第33-35页 |
一、保理的概念 | 第33-34页 |
二、应收账款质押与保理的差异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应收账款质押与账户质押 | 第35-36页 |
一、账户质押的含义 | 第35页 |
二、应收账款质押与账户质押的差异 | 第35-36页 |
第四节 应收账款质押和收费权质押 | 第36-38页 |
一、收费权质押的含义 | 第36页 |
二、应收账款质押和收费权质押的差异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应收账款质权的风险及其防范 | 第38-43页 |
第一节 应收账款质权存在的风险 | 第38-40页 |
一、来自应收账款债权的风险 | 第38-39页 |
二、来自出质人的风险 | 第39页 |
三、来自质押登记的风险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应收账款质权风险防范建议 | 第40-43页 |
一、审查出质人资格以及应收账款内容 | 第40页 |
二、行使对应收账款债权证书的留置权 | 第40页 |
三、通知应收账款债务人使其知悉出质事项 | 第40-41页 |
四、审慎办理出质登记 | 第41页 |
五、完善应收账款质押合同 | 第41-42页 |
六、加强应收账款质押设立后的监控 | 第42-43页 |
第五章 我国应收账款质权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43-53页 |
第一节 我国应收账款质权登记制度的完善 | 第43-47页 |
一、我国应收账款质权登记制度的现状 | 第43页 |
二、我国应收账款质权登记制度的完善 | 第43-47页 |
第二节 我国应收账款质权实行制度的完善 | 第47-50页 |
一、我国应收账款质权实行制度的现状 | 第47页 |
二、我国应收账款质权实行制度的完善 | 第47-50页 |
第三节 我国应收账款质权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完善 | 第50-53页 |
一、我国应收账款质权出质人权利、义务的完善 | 第50-52页 |
二、我国应收账款质权质权人权利、义务的完善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