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养护与维修论文--路基的养护与维修论文

高寒地区河谷型沙害形成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6页
   ·本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主要意义第12-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3页
     ·公路沙害分布现状第14页
     ·公路沙害危害方式第14-16页
     ·公路沙害的成因第16-17页
     ·国外理论研究第17-19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9-23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3-26页
     ·研究目标第23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3-24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24-26页
第2章 西藏雅鲁藏布江扎囊段江北公路沿线沙害环境工程地质调查研究第26-46页
   ·研究区概况第26-30页
     ·气象第26-27页
     ·水文第27页
     ·地形地貌第27-28页
     ·地质第28-29页
     ·植被第29-30页
   ·江北公路沿线沙害调查研究第30-35页
     ·江北公路沿线沙地的类型与特征第30-31页
     ·江北公路沿线沙害的表现形式第31-32页
     ·江北公路沙害的分布第32-35页
   ·沙害成因分析第35-36页
     ·风沙活动的历史分析第35页
     ·沙源丰富第35页
     ·旱、风同季第35-36页
     ·生态系统脆弱第36页
     ·人为因素第36页
   ·江北公路沿线典型沙丘移动规律第36-44页
     ·风沙运动基本原理第36-39页
     ·沙丘局部风速分布研究第39-40页
     ·沙丘积、蚀量第40-41页
     ·沙丘地表粗糙度的测定第41-42页
     ·沙丘输沙率第42-43页
     ·沙丘起动风速的测定第43页
     ·沙丘移动规律研究小结第43-44页
   ·小结第44-46页
第3章 自然沙面的风沙流结构特征研究第46-60页
   ·实验概况第46-49页
     ·实验设备第46-48页
     ·实验方案第48页
     ·实验模型第48-49页
     ·工况设计第49页
   ·实验步骤第49-50页
   ·实验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分析第50-59页
     ·流场特征分析第50-54页
     ·风沙流结构的特点第54-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4章 工程防护的防沙效果研究第60-83页
   ·石方格的防沙效果研究第60-69页
     ·实验方案第60-61页
     ·流场特征分析第61-64页
     ·风沙组合流结构特征第64-66页
     ·防沙效果分析第66-69页
   ·土工格室的防沙效果研究第69-79页
     ·实验方案第69-70页
     ·流场特征分析第70-73页
     ·风沙流结构特征第73-76页
     ·防沙效果分析第76-79页
   ·原位试验第79-81页
     ·防沙措施布置第79-80页
     ·防护效果第80-81页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5章 植被的防沙效果研究第83-109页
   ·实验方案第83-86页
     ·实验材料第83-84页
     ·工况设计第84-85页
     ·实验步骤第85-86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6-106页
     ·流场特征分析第86-94页
     ·风沙流结构特征第94-100页
     ·防沙效果分析第100-106页
   ·原位试验第106-107页
     ·防沙措施布置第106-107页
     ·防护效果第107页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第6章 固沙设计方法及风沙二相流数值模拟研究第109-119页
   ·理论防护宽度计算方法第109页
   ·土工格室防护宽度的计算第109-110页
   ·风沙二相流数学模型第110-115页
     ·容积分数第110-111页
     ·控制方程第111-113页
     ·计算模型第113-114页
     ·数模验证第114-115页
   ·成果分析第115-119页
     ·流场特征分析第115-119页
第7章 结论与建议第119-122页
   ·主要结论第119-120页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第120-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香港近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历史研究(1841-1997)
下一篇:黄河凌汛期大跨径桥梁的安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