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产业供应链生产能力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7-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0-32页 |
·供应链管理 | 第20-21页 |
·供应链的概念 | 第20页 |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涵 | 第20-21页 |
·高技术产业产品的生命周期特点 | 第21-25页 |
·系统动力学概述 | 第25-29页 |
·系统动力学简介 | 第25-26页 |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 | 第26-27页 |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 第27-28页 |
·Vensim 软件的介绍 | 第28-29页 |
·实验设计简介 | 第29-31页 |
·实验设计法 | 第29-30页 |
·正交实验设计与正交表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高技术产业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模型 | 第32-49页 |
·高技术产业概述 | 第32-40页 |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 第32-33页 |
·高技术产业特征分析 | 第33-35页 |
·供应链管理对高技术企业竞争力的贡献 | 第35-36页 |
·高技术产业供应链的构建策略 | 第36-40页 |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模型 | 第40-48页 |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模型 | 第40-42页 |
·VMI 供应链管理模型 | 第42-45页 |
·JMI 供应链管理模型 | 第45-46页 |
·CPFR 协同供应链管理模型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高技术产业供应链生产能力建模分析 | 第49-70页 |
·传统模式下高技术产业供应链建模 | 第49-56页 |
·传统模式下供应链因果关系图 | 第49-51页 |
·传统模式下供应链系统动力学建模 | 第51-54页 |
·传统模式下供应链的模拟仿真 | 第54-56页 |
·VMI 模式下高技术产业供应链建模 | 第56-61页 |
·VMI 模式下供应链的因果关系图 | 第56-57页 |
·VMI 模式下供应链的系统动力学建模 | 第57-60页 |
·VMI 模式下供应链的模拟仿真 | 第60-61页 |
·JMI 模式下高技术产业供应链建模 | 第61-65页 |
·JMI 模式下供应链的因果关系图 | 第61-62页 |
·JMI 模式下供应链的系统动力学建模 | 第62-64页 |
·JMI 模式下供应链的模拟仿真 | 第64-65页 |
·CPFR 模式下高技术产业供应链建模 | 第65-69页 |
·CPFR 模式下供应链的因果关系图 | 第66页 |
·CPFR 模式下供应链的系统动力学建模 | 第66-68页 |
·CPFR 模式下供应链的模拟仿真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高技术产业供应链生产能力灵敏度分析 | 第70-82页 |
·基于多因素的正交实验设计 | 第70-74页 |
·正交实验方法 | 第70-71页 |
·正交实验设计的参数选取 | 第71-72页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72-74页 |
·正交实验结果的灵敏度分析 | 第74-81页 |
·传统模式下供应链生产能力的结果分析 | 第74-75页 |
·VMI 模式下供应链生产能力的结果分析 | 第75-77页 |
·JMI 模式下供应链生产能力的结果分析 | 第77-78页 |
·CPFR 模式下供应链生产能力的结果分析 | 第78-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作者简介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