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我国钾素资源现状 | 第11-12页 |
·土壤中钾素循环失衡状况 | 第11页 |
·农业生产中钾素亏缺的主要原因 | 第11-12页 |
·我国钾肥资源不足的严峻形势 | 第12页 |
·植物钾效率的遗传多样性 | 第12-13页 |
·植物钾素营养特性的差异性研究 | 第13-14页 |
·不同植物种类之间钾营养差异性研究 | 第13页 |
·植物品种或品系之间钾素营养的差异性研究 | 第13-14页 |
·植物吸钾机理 | 第14-15页 |
·高亲和性吸收 | 第14-15页 |
·钾离子通道 | 第15页 |
·作物高效钾营养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基础 | 第15-20页 |
·植物钾营养效率差异的形态学特征 | 第15-16页 |
·植物钾营养效率差异的生理学特征 | 第16-17页 |
·植物钾素吸收与根系的能量代谢 | 第16-17页 |
·植物钾营养效率差异与根系H~+的分泌的关系 | 第17页 |
·植物钾营养效率差异与根系动力学参数 | 第17-19页 |
·作物体内钾的转运与再利用 | 第19页 |
·钠钾替代作用 | 第19-20页 |
·植物低钾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20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2 引言 | 第21-23页 |
·论题的研究意义 | 第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3-28页 |
·香蕉苗砂培试验 | 第23-24页 |
·供试材料 | 第23页 |
·砂培试验设计 | 第23页 |
·相关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23-24页 |
·株高及地上部分重量的测定 | 第23页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香蕉苗水培试验 | 第24-28页 |
·供试材料 | 第24页 |
·水培实验设计 | 第24-26页 |
·相关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26-28页 |
·植株钾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根系吸收面积的测定 | 第26页 |
·根系活力的测定 | 第26页 |
·根系H~+分泌能力测定 | 第26页 |
·根系钾吸收动力学参数测定 | 第26-27页 |
·根系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丙二醛,SOD酶活性和电导率的测定 | 第27-28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8-47页 |
·砂培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香蕉不同基因型地上形态特征差异分析 | 第28-30页 |
·水培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47页 |
·香蕉不同基因型钾积累差异分析 | 第30-32页 |
·香蕉不同基因型苗期钾积累差异 | 第30-31页 |
·香蕉不同基因型旺长期钾积累差异 | 第31-32页 |
·香蕉不同基因型根系形态特征差异分析 | 第32-34页 |
·香蕉不同基因型苗期根系形态特征差异 | 第33页 |
·香蕉不同基因型旺长期根系形态特征差异 | 第33-34页 |
·香蕉不同基因型根系还原力差异分析 | 第34-36页 |
·香蕉不同基因型苗期根系还原力差异 | 第34页 |
·香蕉不同基因型旺长期根系还原力差异 | 第34-36页 |
·香蕉不同基因型根系分泌质子能力差异分析 | 第36-37页 |
·香蕉不同基因型苗期根系分泌H~+能力的差异 | 第36页 |
·香蕉不同基因型旺长期根系分泌H~+能力的差异 | 第36-37页 |
·香蕉不同基因型根系钾吸收动力学特性差异分析 | 第37-43页 |
·香蕉不同基因型苗期根系钾吸收动力学特性差异 | 第37-39页 |
·香蕉不同基因型旺长期根系钾吸收动力学特性差异 | 第39-43页 |
·香蕉不同基因型旺长期根系生理特性差异分析 | 第43-47页 |
·不同钾处理对根系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 第43-46页 |
·低钾胁迫对不同钾吸收效率香蕉根系膜透性的变化 | 第46-47页 |
5 讨论 | 第47-50页 |
·香蕉根系形态发育和根系活力变化与钾吸收利用的关系 | 第48页 |
·香蕉根系泌H~+能力与钾吸收利用的关系 | 第48页 |
·香蕉根系钾吸收动力学参数与钾吸收利用的关系 | 第48-49页 |
·香蕉根系可溶性蛋白、SOD酶活性、脯氨酸,丙二醛与钾吸收利用的关系 | 第49-50页 |
·香蕉富钾基因型的筛选 | 第5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0-53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创新点 | 第51页 |
·有待于开展的研究 | 第51-52页 |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缩略语表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