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建房的社会化和新农村建设--以淮阳县林楼村为例
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相关文献梳理 | 第10-12页 |
三、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四、研究村落的基本环境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泥瓦房 | 第15-21页 |
一、挣工分 | 第15-17页 |
二、生产队划分宅基地 | 第17-19页 |
三、就地取材 | 第19页 |
四、自家建成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砖木房 | 第21-27页 |
一、卖粮 | 第21-23页 |
二、乡政府批准宅基地 | 第23-24页 |
三、建材半买半制 | 第24-25页 |
四、请工加自建 | 第25-27页 |
第四章 楼房 | 第27-37页 |
一、打工经商 | 第27-32页 |
二、乡政府审核县政府批准宅基地 | 第32-33页 |
三、市场购建材与“建材下乡” | 第33-35页 |
四、雇请乡村建筑队 | 第35-37页 |
第五章 “空心村”和新农村建设 | 第37-43页 |
一、“空心村” | 第37-39页 |
二、新农村建设 | 第39-4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3-48页 |
一、小农的社会化 | 第43-44页 |
二、社会化小农、新农村建设与国家整合 | 第44-45页 |
三、社会化过程中小农与国家、小农与市场的关系 | 第45-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