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 ·引言 | 第9页 |
| ·锂离子电池简介 | 第9-12页 |
|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第9-11页 |
|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及应用 | 第11-12页 |
|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 第12-16页 |
| ·LiCoO_2 | 第12-13页 |
| ·LiNiO_2 | 第13-14页 |
| ·LiFePO_4 | 第14页 |
| ·LiMn2O_4 | 第14-15页 |
| ·四种正极材料的比较 | 第15-16页 |
| ·新型锂电池正极材料Li_3MnO_4 | 第16-18页 |
| ·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改性研究 | 第18-21页 |
| ·离子掺杂改性 | 第18页 |
| ·包覆改性(表面修饰) | 第18-19页 |
| ·材料颗粒形貌的改性 | 第19页 |
| ·复合导电剂的使用 | 第19-21页 |
|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1-22页 |
| 第2章 Li_3MnO_4正极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 第22-30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 ·制备Li_3MnO_4的工艺流程 | 第23-26页 |
| ·离子交换法制备LiMnO_4 | 第23-25页 |
| ·原料的混合退火热处理 | 第25-26页 |
| ·Li_3MnO_4的改性工艺 | 第26-27页 |
| ·液相预混合原料和导电剂 | 第26-27页 |
| ·掺杂PO_4~(3-)阴离子 | 第27页 |
| ·复合导电剂的应用 | 第27页 |
| ·扣式电池的装配工艺 | 第27-28页 |
| ·材料的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28-30页 |
| ·热重-差热分析(TG-DSC) | 第28-29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9页 |
|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FE-SEM) | 第29页 |
| ·恒流充放电(LAND测试系统) | 第29-30页 |
| 第3章 Li_3MnO_4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30-49页 |
| ·热分析 | 第30-31页 |
| ·锂盐原料的选择 | 第31-35页 |
| ·以LiOH作为锂盐原料 | 第32-33页 |
| ·以CH_3COOLi作为锂盐原料 | 第33页 |
| ·以LiNO_3作为锂盐原料 | 第33-34页 |
| ·以Li_2CO_3作为锂盐原料 | 第34-35页 |
| ·间歇性碾磨对Li_3MnO_4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35-37页 |
| ·间歇性碾磨对Li_3MnO_4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 第35-37页 |
| ·间歇性碾磨对Li_3MnO_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37页 |
| ·退火温度对Li_3MnO_4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37-42页 |
| ·退火温度对Li_3MnO_4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 第38-40页 |
| ·退火温度对Li_3MnO_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40-42页 |
| ·退火时间对Li_3MnO_4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42-47页 |
| ·退火时间对Li_3MnO_4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 第43-45页 |
| ·退火时间对Li_3MnO_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45-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4章 Li_3MnO_4的改性研究 | 第49-60页 |
| ·湿法预混合原料和导电剂对Li_3MnO_4结构、性能的影响 | 第49-52页 |
| ·湿法预混合对Li_3MnO_4结构的影响 | 第49-50页 |
| ·湿法预混合对Li_3MnO_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0-52页 |
| ·掺杂PO_4~(3-)对Li_3MnO_4结构、性能的影响 | 第52-56页 |
| ·正极材料Li_3(Mn_(1-x)P_x)O_4(x=0,0.03,0.05,0.08)的结构分析 | 第52-54页 |
| ·正极材料Li_3(Mn_(1-x)P_x)O_4(x=0,0.03,0.05,0.08)的电性能分析 | 第54-56页 |
| ·复合导电剂的使用对Li_3MnO_4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6-59页 |
| ·复合导电剂对正极材料形貌的影响 | 第56-57页 |
| ·复合导电剂对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7-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已接收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