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引论 | 第12-26页 |
一、有岛武郎:日本近代文坛的觉醒者 | 第12-15页 |
二、有岛武郎小说主题的多样性与西方文学接受 | 第15-18页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四、有岛武郎对亲子观的理解与看法 | 第20-23页 |
五、本文的创新、研究方法和关键词的界定 | 第23-26页 |
第一章 有岛武郎小说中亲子关系的五种形态 | 第26-60页 |
第一节 对立与冲突:《一个女人》 | 第27-35页 |
一、叶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 第27-31页 |
二、叶子与女儿、妹妹之间的矛盾 | 第31-33页 |
三、亲子关系的极端 | 第33-35页 |
第二节 冷漠与麻木:《阿末的死》 | 第35-41页 |
一、经济危机下的亲子关系 | 第35-37页 |
二、死亡阴影下的亲子关系 | 第37-39页 |
三、亲子关系的异化 | 第39-41页 |
第三节 缺失与破灭:《该隐的后裔》 | 第41-48页 |
一、本能的父亲 | 第42-45页 |
二、沉默的母亲 | 第45-46页 |
三、亲子关系的断裂 | 第46-48页 |
第四节 羁绊与舍弃:《与生俱来的烦恼》 | 第48-53页 |
一、真挚的亲子之爱 | 第48-49页 |
二、沉重的亲子之爱 | 第49-50页 |
三、亲子关系的困境 | 第50-53页 |
第五节 宽容与理解:《星座》 | 第53-60页 |
一、知识分子与劳动大众的冲突 | 第53-55页 |
二、自然与科学的冲突 | 第55-56页 |
三、亲子关系的和谐 | 第56-60页 |
第二章 有岛武郎小说中亲子观的类型 | 第60-85页 |
第一节 家父长制的亲子观 | 第60-67页 |
一、以家长为中心的家庭结构 | 第61-63页 |
二、以服从为中心的亲子原则 | 第63-65页 |
三、习性的亲子观 | 第65-67页 |
第二节 民主的亲子观 | 第67-73页 |
一、家长本位的动摇 | 第68-70页 |
二、母权的复兴 | 第70-72页 |
三、理智的亲子观 | 第72-73页 |
第三节 本能的亲子观 | 第73-79页 |
一、以自己为中心 | 第74-75页 |
二、以个性发展为核心原则 | 第75-77页 |
三、本能的亲子观 | 第77-79页 |
第四节 亲子观产生差异的根源 | 第79-85页 |
一、生活环境的差异 | 第79-81页 |
二、人生理想的差异 | 第81-82页 |
三、性别差异 | 第82-85页 |
第三章 有岛武郎小说中的亲子观与多重意象表达 | 第85-103页 |
第一节 地理意象 | 第85-93页 |
一、陆地与海:以《一个女人》、《与生俱来的烦恼》为中心 | 第85-89页 |
二、原野与都市:以《该隐的后裔》为中心 | 第89-93页 |
第二节 时间意象 | 第93-97页 |
一、季节意象:以《一个女人》为中心 | 第93-95页 |
二、时钟意象:以《星座》为中心 | 第95-97页 |
第三节 圣经意象 | 第97-103页 |
一、《一个女人》中的绊脚石意象 | 第97-99页 |
二、《星座》中的白官舍意象 | 第99-100页 |
三、《与生俱来的烦恼》中的面包意象 | 第100-103页 |
结语 | 第103-113页 |
一、有岛武郎小说中的三个亲子视角 | 第103-105页 |
二、亲子观与儿童观、女性观 | 第105-108页 |
三、本能的爱:爱是夺取 | 第108-110页 |
四、以"本能的爱"为核心的亲子观思想的价值 | 第110-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7页 |
后记 | 第117-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