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9页 |
摘要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紫花苜蓿的重要性 | 第10页 |
·苜蓿的秋眠性 | 第10-12页 |
·苜蓿秋眠性的概念 | 第10-11页 |
·苜蓿的秋眠性与抗寒性和产量的关系 | 第11页 |
·苜蓿秋眠与光照和温度的关系 | 第11-12页 |
·苜蓿秋眠性在实践中的应用 | 第12页 |
·秋眠性在国外实践中的应用 | 第12页 |
·秋眠性在国内实践中的应用 | 第12页 |
·光周期现象 | 第12-13页 |
·光受体(photoreceptor) | 第13页 |
·光敏色素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光敏色素的发现 | 第13-14页 |
·光敏色素分子特性及其基因 | 第14-15页 |
·光敏色素的作用方式 | 第15页 |
·光敏色素的功能 | 第15-17页 |
·光敏色素对叶绿体的调控 | 第15-16页 |
·光敏色素对细胞生长的调控 | 第16页 |
·光敏色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 第16页 |
·光敏色素在植物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RNA 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7-26页 |
·RNAi 现象的发现 | 第17-18页 |
·RNAi 的作用机理 | 第18-19页 |
·RNAi 的特点 | 第19页 |
·植物中dsRNA 导入细胞的思路 | 第19-20页 |
·微量注射法 | 第20页 |
·构建双链 RNA 的 DNA 嵌合结构 | 第20页 |
·构建高效的 RNAi 表达载体 | 第20页 |
·植物中 RNAi 的诱导方法 | 第20-21页 |
·农杆菌介导法 | 第20-21页 |
·粒子轰击法 | 第21页 |
·稳定转化法 | 第21页 |
·VIGS 法 | 第21页 |
·植物 RNAi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1-23页 |
·RNA 干扰在植物中的应用 | 第23-26页 |
·植物基因功能分析 | 第23-24页 |
·植物抗病性方面的应用 | 第24页 |
·植物抗逆性方面的应用 | 第24页 |
·作物品种改良方面的应用 | 第24-25页 |
·改良植物营养价值方面的应用 | 第25-26页 |
2 引言 | 第26-27页 |
3 试验一 紫花苜蓿光敏色素 B 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分析 | 第27-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7-36页 |
·试验材料、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试验材料 | 第27页 |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所用主要溶液及其配制方法 | 第28页 |
·紫花苜蓿总 RNA 的提取 | 第28-30页 |
·提取总 RNA 前的准备工作 | 第28-29页 |
·具体操作 | 第29页 |
·总 RNA 的质量检测 | 第29-30页 |
·反转录 | 第30页 |
·PCR 引物设计 | 第30-32页 |
·PCR 引物设计模板的获取与选择 | 第30-31页 |
·PCR 引物设计具体操作及原则 | 第31页 |
·PCR 引物设计结果及合成 | 第31-32页 |
·PCR 反应条件的确定 | 第32页 |
·PCR 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32页 |
·PCR 扩增产物的纯化回收 | 第32-33页 |
·纯化回收的产物与克隆载体的连接 | 第33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3-34页 |
·转化子的筛选、鉴定 | 第34-36页 |
·菌斑的 PCR 检测 | 第34页 |
·质粒的 PCR 检测 | 第34-35页 |
·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35-36页 |
·序列测定和分析 | 第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紫花苜蓿总 RNA 的提取 | 第36页 |
·PCR 扩增出的phyB 基因片段 | 第36-37页 |
·含有phyB 基因片段的pGEM?-T Easy 载体的双酶切鉴定 | 第37页 |
·含有phyB 基因片段的pGEM?-T Easy 载体的测序结果酶切位点分析 | 第37-38页 |
·含有phyB 基因片段的pGEM?-T Easy 载体的测序结果序列比对分析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4 试验二 紫花苜蓿光敏色素 B 基因的 RNAi 载体构建 | 第40-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5页 |
·试验材料、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40-42页 |
·试验材料 | 第40-41页 |
·主要试剂 | 第41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1页 |
·所用主要溶液及其配制方法 | 第41-42页 |
·“ihpRNA 表达盒”的构建 | 第42-43页 |
·“中间载体pHANNIBAL/正向片段”的构建 | 第42-43页 |
·“中间载体pHANNIBAL/正向/反向”的构建 | 第43页 |
·RNAi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3-45页 |
·农杆菌的转化 | 第45页 |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45页 |
·农杆菌液氮冻融转化方法 | 第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47页 |
·“中间载体pHANNIBAL/正向”载体的鉴定 | 第45-46页 |
·“中间载体pHANNIBAL/正向/反向”载体的鉴定 | 第46页 |
·RNA 干扰载体及转化后的农杆菌的鉴定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5 讨论与展望 | 第48-51页 |
·讨论 | 第48-49页 |
·引物设计 | 第48页 |
·RNA 干扰载体中干涉片段的选择 | 第48页 |
·植物表达载体的选择 | 第48-49页 |
·农杆菌转化 | 第49页 |
·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1页 |
英文摘要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