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艺苑卮言》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绪论第11-29页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王世贞生平、创作及文学思想研究现状与特点第12-22页
 第三节 《艺苑卮言》研究现状及不足第22-28页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8-29页
第一章《艺苑卮言》内容及其演变第29-76页
 第一节《艺苑卮言》的成书第30-36页
  一、明清两代《艺苑卮言》摘引中发现的问题第30-31页
  二、《艺苑卮言》成书过程第31-36页
 第二节《艺苑卮言》与《宛委余编》第36-45页
  一、《宛委余编》成书过程第36-38页
  二、《宛委余编》的内容第38-43页
  三、《宛委余编》的影响第43-45页
 第三节《明诗评》和《艺苑卮言》第45-55页
  一、《明诗评》的撰写时间第45-47页
  二、《明诗评》的诗学取向第47-51页
  三、《明诗评》与《艺苑卮言》的联系第51-55页
 第四节《艺苑卮言》的版本第55-66页
  一、王世贞自己所提到的版本第55-56页
  二、明代以来书目著录情况第56-57页
  三、《艺苑卮言》摘编本第57-58页
  四、《艺苑卮言》整理本第58页
  五、《新刻增补艺苑卮言》十六卷本第58-66页
 第五节《艺苑卮言》的内容及性质第66-76页
  一、王世贞的历史散文观第66-69页
  二、诗文典故、史实考证第69-70页
  三、明代文人轶事第70-73页
  四、《艺苑卮言》的性质第73-76页
第二章《艺苑卮言》的思想来源第76-127页
 第一节《艺苑卮言》对历代文学创作思想的继承第76-85页
  一、文学的社会作用第77-78页
  二、王世贞的文学审美取向第78-81页
  三、文学创作问题第81-85页
  四、小结第85页
 第二节《艺苑卮言》与《沧浪诗话》第85-98页
  一、《艺苑卮言》对“别才别趣说”的继承与发展第86-89页
  二、《艺苑卮言》对“以禅喻诗”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89-94页
  三、《艺苑卮言》对《沧浪诗话》诗体、诗法理论的借鉴与吸收第94-98页
 第三节《艺苑卮言》与《谈艺录》第98-113页
  一、《艺苑卮言》的徐祯卿批评第99-104页
  二、“重情”与创作的巧迟拙速第104-109页
  三、《艺苑卮言》对《谈艺录》诗歌法度思想的继承第109-113页
 第四节《艺苑卮言》对杨慎的多方面继承第113-127页
  一、王世贞与杨慎的趋同和暗合第114-120页
  二、《艺苑卮言》对杨慎诗学内容的吸收和融化第120-122页
  三、《艺苑卮言》对杨慎诗学思想的补充与阐发第122-127页
第三章《艺苑卮言》文学思想研究第127-193页
 第一节《艺苑卮言》明代诗文批评第127-167页
  一、《艺苑卮言》明代诗文流变观第128-133页
  二、《艺苑卮言》明代作家批评第133-153页
  三、以杨慎为例看《艺苑卮言》的批评特色第153-167页
 第二节《艺苑卮言》中的唐诗学第167-180页
  一、唐诗的分期第167-169页
  二、不以时代定优劣第169-172页
  三、李、杜诗评第172-180页
 第三节 《艺苑卮言》“格调与时代”论的来龙去脉第180-193页
  一、文学与时代的关系第180-182页
  二、格调与时代论溯源第182-184页
  三、“格调与时代论”在明代的流变第184-193页
第四章《艺苑卮言》在明代的传播与影响第193-224页
 第一节《艺苑卮言》明代引用情况调查第193-206页
  一、《艺苑卮言》中人物轶事的引用第193-199页
  二、王世贞文学批评言论的引用第199-202页
  三、王世贞文学艺术思想的引用第202-206页
 第二节《艺苑卮言》明代辑录情况考察第206-214页
  一、《艺苑卮言》明代辑录情况统计第206页
  二、《艺苑卮言》辑录情况概说第206-212页
  三、《艳雪斋诗评》对《艺苑卮言》的加工与改编第212-214页
 第三节《艺苑卮言》明代继承发展情况调查第214-224页
  一、王世贞与胡应麟第214-215页
  二、王世贞诗学思想对胡应麟的影响第215-218页
  三、《艺苑卮言》诗法思想对胡应麟的影响第218-224页
结语第224-226页
参考文献第226-231页
致谢第231页

论文共2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钱载诗歌研究
下一篇:回应性法理念与法院立案庭制度创新研究--以上海X法院司法实践为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