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导论 | 第9-21页 |
一、选题旨趣、研究思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9-15页 |
二、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5-19页 |
三、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上篇 松花江流域城镇人口结构的奠定 | 第21-71页 |
第一章 清末民初的松花江流域移民 | 第22-59页 |
一、清中叶以前关内移民松花江流域的历史回顾 | 第22-28页 |
二、清末民初时期的松花江流域移民 | 第28-46页 |
三、清末民初松花江流域移民大量涌入的原因分析 | 第46-59页 |
第二章 松花江流域城镇人口结构的初步奠定 | 第59-71页 |
一、松花江流域永久性移民的增多 | 第59-63页 |
二、松花江流域人口的内在结构 | 第63-71页 |
中篇 移民与松花江流域经济结构的演进 | 第71-98页 |
第三章 移民与松花江流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及农产品商品市场的形成 | 第72-84页 |
一、移民与松花江流域农业经济的发展 | 第72-76页 |
二、松花江流域区域农产品商品市场的形成 | 第76-84页 |
第四章 移民与松花江流域商、工业经济的发展 | 第84-98页 |
一、移民与松花江流域商业经济的发展 | 第84-89页 |
二、松花江流域传统工业的进步 | 第89-92页 |
三、松花江流域林、矿业的发展 | 第92-98页 |
下篇 移民与松花江流域的城镇化及城镇近代化 | 第98-131页 |
第五章 松花江流域城镇空间结构的划定 | 第99-115页 |
一、以首位城市哈尔滨为中心的次级区域经济中心的形成 | 第99-105页 |
二、以早期军事重镇为中心的城镇集群的形成 | 第105-109页 |
三、松花江中下游沿岸城镇的兴起 | 第109-115页 |
第六章 移民与松花江流域行政管理体制及司法、教育的近代化 | 第115-131页 |
一、移民与松花江流域行政管理体制的近代化 | 第115-126页 |
二、移民与松花江流域司法及教育的近代化 | 第126-131页 |
结论 | 第131-134页 |
附录一:松花江流域古今地名对照表 | 第134页 |
附录二:松花江流域主要城镇历史沿革 | 第134-15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50-157页 |
后记 | 第157-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