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生物传感器、医学传感器论文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0页
 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概述第14-16页
   ·生物传感器的历史发展及分类第14-15页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第15-16页
 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类型及制备第16-20页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分类第16页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第16-20页
     ·交联法第16-17页
     ·吸附法第17页
     ·电化学聚合法第17-18页
     ·自组装法第18页
     ·共价键合法第18-19页
     ·包埋法第19页
     ·溶胶-凝胶法第19-20页
 3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第20-22页
   ·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第20页
   ·在环境检测领域的应用第20-21页
   ·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第21-22页
   ·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第22页
 4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前景与展望第22-23页
 5 研究课题的提出及意义第23-24页
 参考文献第24-30页
第二章 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研究第30-47页
 第一节 聚中性红修饰玻碳电极研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第30-37页
  1 引言第30页
  2 实验部分第30-31页
   ·仪器与试剂第30-31页
   ·葡萄糖氧化酶电极的制备第31页
     ·GC 电极的预处理第31页
     ·中性红修饰电极的制备第31页
     ·酶电极的制备第31页
   ·测试方法第31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1-36页
   ·传感器的电化学特征第31-34页
     ·GC 和Nafion/GC 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第31-32页
     ·酶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第32页
     ·峰电流与扫描速率的关系第32-34页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34-35页
     ·pH 的选择第34页
     ·温度的影响第34-35页
   ·传感器的线性范围第35-36页
  4 结论第36页
  参考文献第36-37页
 第二节 基于静电吸附碳纳米管和壳聚糖固定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第37-47页
  1 引言第37页
  2 实验部分第37-39页
   ·仪器与试剂第37-38页
   ·葡萄糖氧化酶电极的制备第38-39页
   ·测试方法第39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9-44页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第39-40页
   ·PH 和温度对传感器的影响第40-41页
   ·峰电流和扫速的关系第41页
   ·响应时间第41-43页
   ·传感器的稳定性第43页
   ·传感器的线性范围及其检出限第43页
   ·样品分析第43-44页
   ·干扰物质的影响第44页
  4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第三章 辣根过氧化物酶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研究第47-70页
 第一节 明胶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制备H_2O_2传感器第47-60页
  1 引言第47-48页
  2 实验部分第48-49页
   ·仪器与试剂第48页
   ·辣根过氧化物酶传感器的制备第48-49页
     ·玻碳电极的预处理第48页
     ·AR/MWNT/GC 修饰电极的制备第48页
     ·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固定第48-49页
   ·测试方法第49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9-57页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49-52页
     ·明胶浓度的选择第49-50页
     ·戊二醛浓度及交联时间的影响第50-51页
     ·pH 对传感器的影响第51页
     ·温度对传感器的影响第51-52页
   ·传感器的电化学特征第52-56页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第52-53页
     ·HRP/AR/MWNT/GC 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性质第53页
     ·峰电流和扫描速率的关系第53-55页
     ·传感器的响应时间第55页
     ·传感器的稳定性与重现性第55页
     ·传感器的线性范围及其检出限第55-56页
   ·回收率实验第56-57页
   ·干扰实验第57页
  4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第二节 茜素红修饰玻碳电极研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生物传感器第60-70页
  1 引言第60页
  2 实验部分第60-61页
   ·仪器与试剂第60-61页
   ·辣根过氧化物酶电极的制备第61页
     ·GC 电极的预处理第61页
     ·AR/MWNT/GC 修饰电极的制备第61页
     ·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固定第61页
   ·测试方法第61页
  3 结果与讨论第61-68页
   ·不同修饰电极的催化行为第61-62页
   ·HRP/AR/MWNT/GC 修饰电极对H_2O_2 的电催化还原第62-63页
   ·条件的选择第63-65页
     ·溶液PH 的影响第63页
     ·温度的影响第63-65页
   ·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第65-67页
     ·传感器的响应时间第65页
     ·峰电流与扫描速率的关系第65-66页
     ·HRP/AR/MWNT/GC 修饰电极的重现性及其连续稳定性第66页
     ·线性范围及检出限第66-67页
   ·回收实验第67-68页
   ·干扰试验第68页
  4 结论第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第四章 细胞色素c 在纳米杂化膜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第70-79页
 1 引言第70-71页
 2 实验部分第71-72页
   ·仪器与试剂第71页
   ·L-Cys/AuNPs/MWNT/GC 电极的制备第71-72页
     ·GC 电极的预处理第71页
     ·MWNT/GC 修饰电极的制备第71页
     ·AuNPs 溶胶的制备第71页
     ·AuNPs/MWNT/GC 修饰电极的制备第71页
     ·L-Cys/AuNPs/MWNT/GC 电极的制备第71-72页
   ·测定方法第72页
 3 结果与讨论第72-76页
   ·AuNPs 离子的表征第72页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征第72-75页
     ·不同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第73-74页
     ·Cyt c 在不同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第74页
     ·Cyt c 在L-Cys/AuNPs/MWNT/GC 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第74-75页
   ·峰电流和扫描速率的关系第75-76页
 4 结论第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第五章 结束语第79-82页
 1. 结论第79-80页
 2. 展望第80-82页
硕士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第82-83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会议论文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武林风》无形资产开发与利用研究
下一篇:B方法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