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论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的建设用地保障能力研究

摘要第10-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第1章 绪论第16-28页
    1.1 选题的背景第16-18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20页
        1.2.1 研究目的第18-19页
        1.2.2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第20-22页
        1.3.1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20-21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2-25页
        1.4.1 研究方法第22-23页
        1.4.2 技术路线第23-24页
        1.4.3 数据来源第24-25页
    1.5 创新与不足第25-28页
        1.5.1 主要创新点第25页
        1.5.2 不足之处第25-28页
第2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回顾第28-44页
    2.1 概念界定第28-34页
        2.1.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28-31页
        2.1.2 建设用地保障能力第31-34页
    2.2 文献回顾第34-44页
        2.2.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综述第35-37页
        2.2.2 资源保障能力的研究综述第37-42页
        2.2.3 研究述评第42-44页
第3章 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保障的理论分析第44-52页
    3.1 经济发展与资源保障的理论第44-48页
        3.1.1 古典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与资源保障的理论第44-45页
        3.1.2 新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增长模型关于经济发展与资源保障的理论第45-47页
        3.1.3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与资源保障的理论第47页
        3.1.4 关于经济发展与要素投入的理论总结第47-48页
    3.2 经济增长阶段论: 土地资源保障的时间坐标第48-51页
        3.2.1 经济增长阶段论第48-49页
        3.2.2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的演变规律第49-51页
    3.3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建设用地对经济发展的保障概况第52-72页
    4.1 建设用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第52-56页
        4.1.1 建设用地对经济产出的弹性分析第53-54页
        4.1.2 建设用地与其他要素之间相互替代率第54-55页
        4.1.3 建设用地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分析第55-56页
    4.2 建设用地保障能力存在的问题第56-62页
        4.2.1 建设用地保障能力不足的内生因素第56-60页
        4.2.2 建设用地保障能力不足的外生因素第60-62页
    4.3 建设用地保障问题的成因第62-65页
        4.3.1 土地资源定价机制扭曲第62-63页
        4.3.2 土地资源治理结构失衡第63-64页
        4.3.3 土地资源权益保障不足第64页
        4.3.4 土地资源管理法律滞后第64-65页
    4.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建设用地保障的新要求第65-70页
        4.4.1 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第65-67页
        4.4.2 转型期建设用地保障的新要求第67-70页
    4.5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5章 建设用地保障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第72-90页
    5.1 建设用地保障能力的影响因素第72-79页
        5.1.1 经济因素第72-74页
        5.1.2 社会因素第74-76页
        5.1.3 建设用地供需条件第76-77页
        5.1.4 建设用地市场化程度第77-78页
        5.1.5 建设用地配置效率第78-79页
    5.2 建设用地保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第79-88页
        5.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79-80页
        5.2.2 评价指标体系第80-84页
        5.2.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第84-87页
        5.2.4 建设用地保障能力评价方法第87-88页
    5.3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6章 建设用地保障能力评价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第90-124页
    6.1 研究区域概况第90-97页
        6.1.1 江苏省地理位置第90页
        6.1.2 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第90-93页
        6.1.3 江苏省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第93-95页
        6.1.4 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第95-96页
        6.1.5 江苏省建设用地利用公平性分析第96-97页
    6.2 建设用地保障能力体系各指标测算第97-114页
        6.2.1 江苏省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第97-102页
        6.2.2 江苏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第102-107页
        6.2.3 江苏省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分析第107-112页
        6.2.4 江苏省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第112-114页
    6.3 江苏省建设用地保障能力测度第114-122页
        6.3.1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第114-115页
        6.3.2 建设用地保障能力的评价结果与分析第115-122页
    6.4 本章小结第122-124页
第7章 提升建设用地保障能力的政策设计第124-136页
    7.1 建设用地保障能力的提升途径第124-128页
        7.1.1 建设用地有效供给第124-126页
        7.1.2 建设用地高效配置第126-127页
        7.1.3 有效供给与高效配置的关系第127-128页
    7.2 提升建设用地保障能力的政策设计第128-136页
        7.2.1 完善建设用地的市场体系第128-131页
        7.2.2 以技术进步带动建设用地保障能力提升第131-133页
        7.2.3 以税收政策调节建设用地配置效率第133-136页
第8章 总结和展望第136-140页
    8.1 研究结论第136-137页
    8.2 研究展望第137-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和发表学术论文第148-150页
致谢第150-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珠一坳陷新生代断裂体系及其对盆地结构的控制作用
下一篇:重庆市专业社会工作“嵌入”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