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城市增长边界管控视角下我国城市空间组织优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10页
1 导论第17-3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7-2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7-19页
        1.1.2 研究意义第19-21页
    1.2 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第21-24页
        1.2.1 研究思路第21页
        1.2.2 基本框架第21-22页
        1.2.3 技术路线图第22-24页
    1.3 主要研究方法第24-25页
        1.3.1 文献分析法第24页
        1.3.2 数据包络分析法第24页
        1.3.3 多元回归分析法第24-25页
    1.4 相关理论与研究述评第25-35页
        1.4.1 相关理论述评第25-31页
        1.4.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第31-35页
    1.5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第35-36页
        1.5.1 创新之处第35页
        1.5.2 不足之处第35-36页
2 城市空间组织演化历程、现状及趋势第36-56页
    2.1 城市空间组织演化的历程第36-39页
        2.1.1 初始阶段:以集聚为主的城市化阶段第36-37页
        2.1.2 加速阶段:集聚与扩散并行的城市形成阶段第37-38页
        2.1.3 成熟阶段:以扩散与管控为主的城市发展阶段第38-39页
    2.2 我国城市空间组织发展现状第39-53页
        2.2.1 我国城市空间组织概况第39-49页
        2.2.2 我国城市空间组织特征第49-51页
        2.2.3 我国城市空间组织困境第51-53页
    2.3 城市空间组织发展趋势第53-55页
        2.3.1 城市规模日趋合理化第53-54页
        2.3.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54页
        2.3.3 精明增长成为主导方向第54-55页
    2.4 主要结论第55-56页
3 城市增长边界管控与城市空间组织优化:内在机理分析第56-64页
    3.1 城市增长边界管控实施背景及动力第56-59页
        3.1.1 城市增长边界实施背景第56-57页
        3.1.2 城市增长边界管控的动力第57-59页
    3.2 城市空间组织优化影响因素第59-61页
        3.2.1 城市空间组织结构第59-60页
        3.2.2 城市空间组织形态第60页
        3.2.3 城市空间组织绩效第60-61页
    3.3 城市增长边界与城市空间组织影响路径第61-62页
        3.3.1 “城市规模-产业结构-城市空间形态绩效”路径第62页
        3.3.2 “城市规模-城市人口-城市空间形态绩效”路径第62页
        3.3.3 “城市规模-污水处理率-城市空间生态绩效”路径第62页
        3.3.4 “城市规模-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空间社会绩效”路径第62页
    3.4 主要结论第62-64页
4 城市增长边界管控与城市空间组织绩效:基于郑州市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第64-91页
    4.1 郑州市空间组织绩效测度方法第64-66页
    4.2 郑州市空间组织绩效测度的指标体系构建第66-69页
        4.2.1 指标选择的原则第66-67页
        4.2.2 郑州市空间组织绩效投入产出指标选择第67-69页
    4.3 基于DEA的郑州市空间组织绩效测度第69-75页
        4.3.1 数据来源第69-70页
        4.3.2 城市空间组织效率评价第70-74页
        4.3.3 城市空间组织绩效测度结果分析第74-75页
    4.4 城市空间组织绩效影响因素分析:来自郑州市的观察第75-89页
        4.4.1 研究方法第75-76页
        4.4.2 数据来源第76-77页
        4.4.3 构建城市空间组织绩效影响因素模型第77-86页
        4.4.4 城市空间组织影响因素结果分析第86-89页
    4.5 主要结论第89-91页
5 城市空间组织优化的政策体系构建第91-96页
    5.1 积极推进城市空间发展政策制度建设第91-92页
    5.2 有效引导城市空间规模健康有序发展第92-93页
    5.3 深入优化调整城市空间产业结构布局第93-94页
    5.4 提升改进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能力第94-95页
    5.5 不断完善落实改善城市空间绩效措施第95-96页
6 结论与展望第96-99页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96-97页
    6.2 未来研究的方向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5-106页
致谢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老年群体的智能手机使用及其影响研究--基于河南省辉县市B村的调查
下一篇:平顶山市保障房建设融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