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肿瘤学实验研究论文

刺激响应型纳米探针的构建及其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1-13页
2 文献综述第13-38页
    2.1 肿瘤微环境第13-17页
        2.1.1 实体瘤细胞堆积第13-14页
        2.1.2 肿瘤血管异常第14-15页
        2.1.3 内皮穿孔和EPR现象第15-16页
        2.1.4 瘤内缺氧第16页
        2.1.5 肿瘤微酸性pH第16页
        2.1.6 组织液压增大第16-17页
    2.2 基于纳米技术的癌症诊疗平台第17-28页
        2.2.1 纳米生物传感第17-20页
        2.2.2 纳米生物成像第20-26页
        2.2.3 纳米疗法第26-28页
    2.3 刺激响应型纳米探针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第28-36页
        2.3.1 内源性刺激响应第29-34页
        2.3.2 外部刺激响应第34-35页
        2.3.3 多重响应第35-36页
    2.4 总结和展望第36-37页
    2.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7-38页
3 目标microRNA诱导的金纳米探针自组装用于microRNA高灵敏SERS检测及胞内原位成像第38-54页
    3.1 引言第38-39页
    3.2 实验设计第39-43页
        3.2.1 试剂和仪器第39-40页
        3.2.2 材料制备第40-42页
        3.2.3 细胞实验第42-43页
        3.2.4 理论模拟第43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3-52页
        3.3.1 体系设计第43-45页
        3.3.2 纳米探针的制备与表征第45-47页
        3.3.3 体外检测的可行性探究第47-48页
        3.3.4 FDTD理论模拟第48页
        3.3.5 体外检测限计算第48-50页
        3.3.6 探针的细胞内目标miRNA拉曼成像第50-52页
    3.4 本章小节第52-54页
4 等离子体金属/半导体三明治结构纳米探针用于等离子体共振能量转移增强的癌症光动力治疗第54-75页
    4.1 引言第54-55页
    4.2 实验设计第55-61页
        4.2.1 试剂和仪器第55-57页
        4.2.2 材料制备第57页
        4.2.3 材料性质测试第57-58页
        4.2.4 细胞实验第58-60页
        4.2.5 动物实验第60-61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1-74页
        4.3.1 ASC三明治结构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第61-63页
        4.3.2 ASC三明治结构纳米粒子的体外PDT性能第63页
        4.3.3 ASC三明治结构纳米粒子的单线态氧产率测定第63-64页
        4.3.4 PIRET增强PDT的机理第64-65页
        4.3.5 Lip(ASC/PFH)纳米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第65-66页
        4.3.6 Lip(ASC/PFH)纳米复合物的单线态产率测定第66-67页
        4.3.7 PFH的载氧能力测试第67-68页
        4.3.8 细胞内PDT性能测试第68-72页
        4.3.9 活体肿瘤的PDT治疗效果评估第72-74页
    4.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5 谷胱甘肽响应的硅酸铜/锰纳米球@癌细胞膜仿生纳米探针用于肿瘤的化学动力学/光动力协同治疗第75-99页
    5.1 引言第75-77页
    5.2 实验设计第77-82页
        5.2.1 试剂和仪器第77-78页
        5.2.2 材料制备第78-79页
        5.2.3 材料性质测试第79页
        5.2.4 细胞实验第79-81页
        5.2.5 动物实验第81-82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2-98页
        5.3.1 CMSNs介孔纳米球的合成与表征第82-84页
        5.3.2 mCMSNs仿生纳米球的制备与表征第84-85页
        5.3.3 CMSNs介孔纳米球对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能力第85-86页
        5.3.4 CMSNs介孔纳米球的单线态氧产生能力第86-88页
        5.3.5 CMSNs介孔纳米球的体外降解测试第88-90页
        5.3.6 CMSNs介孔纳米球的羟基自由基产生能力第90-91页
        5.3.7 CMSNs介孔纳米球的体外MRI成像效果第91-92页
        5.3.8 对同源细胞的靶向能力的研究第92-93页
        5.3.9 mCMSNs仿生纳米球在细胞内产生氧气和ROS的研究第93-94页
        5.3.10 细胞内CDT/PDT协同治疗效果的评估第94-96页
        5.3.11 活体肿瘤的CDT/PDT协同治疗第96-98页
    5.4 本章小结第98-99页
6 结论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17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117-121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氢与过渡金属表面交互行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下一篇:手征性液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