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1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国外失业保险制度经验启示 | 第11-17页 |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2.1.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2.1.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2.1.3 研究现状评价 | 第15页 |
2.2 国外失业保险制度的经验及启示 | 第15-17页 |
2.2.1 国际失业保险制度概况 | 第15-16页 |
2.2.2 国外失业保险制度的启示 | 第16-17页 |
第3章 相关概念及H市失业保险制度概览 | 第17-20页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页 |
3.1.1 失业保险制度 | 第17页 |
3.1.2 失业保险基金 | 第17页 |
3.2 H市失业保险制度发展脉络 | 第17-18页 |
3.2.1 待业保险确立 | 第17-18页 |
3.2.2 失业保险初建 | 第18页 |
3.2.3 失业保险完善 | 第18页 |
3.3 H市失业保险制度规定 | 第18-20页 |
3.3.1 失业保险费缴纳 | 第18-19页 |
3.3.2 失业保险待遇给付 | 第19-20页 |
第4章 H市失业保险制度运行现状 | 第20-32页 |
4.1 H市失业保险工作开展情况 | 第20-21页 |
4.2 失业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9页 |
4.2.1 覆盖面窄、参保率低 | 第21-23页 |
4.2.2 受益率始终在低位徘徊 | 第23-24页 |
4.2.3 保障水平低、时间跨度长 | 第24-26页 |
4.2.4 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结构不合理 | 第26-29页 |
4.3 制度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2页 |
4.3.1 参保主体参保意识淡薄参保意愿不强 | 第29-30页 |
4.3.2 无差别费率缺乏对参保主体的经济激励 | 第30页 |
4.3.3 失业保险待遇申领条件相对苛刻 | 第30-31页 |
4.3.4 失业保险金标准没有考虑失业者个体差异 | 第31页 |
4.3.5 失业保险基金和就业再就业资金交叉重复使用 | 第31-32页 |
第5章 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的建议及展望 | 第32-39页 |
5.1 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 第32-34页 |
5.1.1 做好私营企业的扩面参保工作 | 第32-33页 |
5.1.2 吸纳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 | 第33-34页 |
5.1.3 实行灵活的弹性失业保险费率 | 第34页 |
5.2 放宽失业保险金的领取限制条件 | 第34-35页 |
5.3 优化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方式 | 第35-36页 |
5.3.1 缩短给付期限提高待遇标准 | 第35页 |
5.3.2 建立失业救济制度作为补充 | 第35-36页 |
5.4 调整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结构 | 第36-39页 |
5.4.1 厘清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范围和界限 | 第36页 |
5.4.2 扩大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范围 | 第36-37页 |
5.4.3 加大失业保险基金用于职业技能培训的补贴力度 | 第37页 |
5.4.5 拓宽技能提升补贴的受益面 | 第37页 |
5.4.6 加大失业保险基金对援企稳岗系列措施的支持力度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2-43页 |